高金秀 高萬玉 張萬全
摘 要:語文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質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所以,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是值得探究的。
關鍵詞:語言文字訓練;有效;閱讀教學
一、語言文字訓練的歷史及現狀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語文教學在繁榮的背后出現了不少值得憂思的現象,其中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語言文字訓練的削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很多教師對語言訓練的內容以及進行默讀、復述、背誦等語言訓練的現象越來越少。
二、語言文字訓練——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石
葉圣陶指出:“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葉老這段論述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其核心就在“自能”二字上。那么,如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呢?
三、有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方法
(一)正確理解語言文字訓練的定義
就語文教學來說,訓練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而進行的語言實踐活動,這里所說的訓練,主要著眼于語言的積累,在于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抓好閱讀教學中的三個環節
1.找準訓練點,關注針對性
備課時選好訓練點并據以設計出訓練程序是做好訓練的基礎。有時,一個訓練點一旦選定能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如,在《月光曲》里寫貝多芬走近茅屋時琴聲突然停了,屋里傳來了兄妹倆的對話。這段對話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說的話:“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教師問:“隨便說說”是什么意思?“隨便說說”指的是剛才說的哪句話。接著再問:盲姑娘是真的這樣隨便說說嗎?既然不是隨便說說的,她為什么又說“隨便說說罷了”呢?這一問,學生眼睛亮了,紛紛舉手發言。
2.抓準訓練時機,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出現了精彩的發言或發言中露出語言缺陷,這些都是訓練的好時機。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問:“山上的積雪融化了”為什么不用“溶化”?教師利用這個提問進行一系列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首先讓學生查字典,查出三個讀音相同的詞語:“溶化”“融化”“熔化”,然后引導學生弄明白三個詞的不同點和共同點。
3.重視常規訓練,把握適度有效
教學中,我們必須非常重視常規訓練,常規訓練主要是指傳統語文教學經常采用的、基礎性的語言文字訓練,如,學習生字生詞、領會重點詞句等,應當根據學段目標、教材特點和課后練習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
(三)注重閱讀教學中的讀、復述和比較訓練。
加強讀的訓練,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就要讓學生充分接觸語言文字,多讀課文。讀:有默讀、朗讀、背誦。默讀。重視復述訓練,經常進行復述練習,是促進學生消極語匯轉化為積累語匯的有效手段。抓好語言的比較訓練,也可從文字的比較、詞的比較等方面加以訓練。
語言跟生活有著天然的聯系,我們只有將語文教學延伸到校外,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讀寫實踐機會,才能促成所學語言的全面內化。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祝縣打柴溝鎮教育輔導站友誼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