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芳
摘 要:教學過程的功能在于促進學生身心諸方面的和諧發展。教學過程的基本功能: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智能和發展個性。
關鍵詞:傳授知識;發展個性;智能培養;形成技能
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功能在于促進學生身心諸方面的和諧發展。教學過程的基本功能: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智能和發展個性。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主要通過教材向學生傳授系統知識和間接經驗。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語文教學中講解教材對教學過程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環節,這是建立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綜合感性知識,這是學生對事物表面和外部特點的認識,對學生領會知識是極其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認識和想象豐富,思維清晰,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內在聯系,使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并融入個人已有的經驗系統中,要明確理解的目的是要掌握概念和規律。一般來說,在語文教學中,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以后,隨即進行初步的鞏固工作。如,采用提問、課堂測驗和做習題的方法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在一段時間以后,還需要進行系統的階段性復習和總結性復習,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在掌握知識以后,最終是要到實踐中去運用。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如果只會機械地背誦就會感到束手無策,那么,所學的知識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所以,運用知識也就是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更扎實地鞏固。
在講授語文知識時,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實例告訴學生語文知識應該怎樣運用,一些成語、詩詞和古文要怎樣運用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智能,就不但要強調傳授知識和形成技能,而且要考慮怎樣傳授知識和形成技能。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是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先決條件。但是,解決問題又有它自身的邏輯順序和方法,也需要經過有意識的訓練才能夠掌握。教師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進行語文講課,并在其中發現疑問、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設想解決的各種可能方案,再讓學生為解決問題而搜集各種資料,最后經過仔細的研究和思考,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法。要讓學生熟悉各個步驟以及有關的方法。在其中教師就應當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想解決方案,運用多種研究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樣自己動腦、動手、動嘴進行的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知識理解和記憶也更加地牢固。
教學過程,也是一個教書育人的過程,特別是語文教學是中華民族的根基課程,更需要教師和學生的良好配合。相信,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密切配合,一定會綻放耀眼的火花。
參考文獻:
[1]唐文中.教學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
[2][日]大河內一男,海后宗臣.教育學的理論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高覺敷.中國心理學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縣清河頭鄉劉五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