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教學評價是對教育教學過程及其結果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方式。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建立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評價有診斷、鑒別的功能,同時也有調節、激勵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評價觀,提倡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受教育者得以全面、主動地發展;我們要正確地評價學生,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產生動力,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
一、應正確對學生進行評價
1.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教師應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人才觀、發展觀,引導學生走向成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評價每一位學生。眾所周知,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遺傳等因素造成學生很大的個體能力差別,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也要根據不同的個體展開。
2.強調參與與互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多主體評價語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有利的,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他人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此外,還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在評價的過程中,無論是確定評價目標、收集評價信息,還是給予反饋和指導,都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二、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1.評價形式過于單調
評價形式過于單調,課堂評價常用語言這種方式,忽視其他手段的運用;評價內容過于單一,只注重學生獲得的知識情況的評價,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志、習慣等方面的評價;評價過多倚重學科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2.評價渠道單一,主體受限,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只能作為被評價的客體,被動接受教師的評價,因而課堂教學往往處于沉悶狀態。
3.評價方法仍然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內容片面,方式單一,而很少采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三、適應需要的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注重過程的。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發展性評價能給予學生激勵,以及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發展性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發展速度和軌跡不同,發展的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個體性。發展性評價要依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1.評價全面,貫穿課堂
學生渴望老師對自己的認可。恰當的評價會強化學生獲取成功的心理、力量,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上進心,積極進取。老師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從而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更完善、更科學,并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
2.認識自我,參與評價
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發展性評價提倡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教師應將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靈活地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教師指導、監控。學生參與評價,使學生對自己、對他人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我反省與自我監控能力。通過“協商”達成評價結論,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