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羅娟 葉根林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腦力勞動,體育教學中傳授技術、技藝知識,既是腦力勞動,又是體力勞動,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腦的思維活動物質基礎具有可塑性和發展性,需要通過體力勞動(自身鍛煉)等來達成,它們又是相互促進的。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經過20年的教學,發現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因為他們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方式等都不相同。以下有兩個案例,運用適性教育“凸顯目標”,也就是說把它們凸顯出來,讓學生知道它們,讓學生找回自信。
【案例一】
“陳老師,謝謝您!”身后突然響起了這句話,我轉身一看,原來是五年級的朱嗣達(化名),四年級時我教過他一年體育。我問:“朱嗣達,謝我什么呀?”他說:“謝謝您,陳老師,現在我每門體育達標考試都能通過了,而且成績很好,同學們也不嘲笑我了,我現在不怕體育課了,我很喜歡體育課,所以我要謝謝您,是您給了我勇氣和自信。”說到朱嗣達,我記得剛從其他老師手中接手時,那老師就對我說:“這三(4)班中有幾位學生什么都不行,從沒碰到過能力這么差的學生。”結果我一年教下來,那老師說的能力很差的學生都通過了各項達標考核。
一、凸顯目標,立足于“勤”
勤能補拙,業精于勤。在班級中把體育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全部凸顯出來,制訂好計劃,采用一幫一練習,定期匯報表演的形式跟蹤練習。一般體育成績差的學生都很“懶”,我就讓文化成績優秀,體育成績又好的優秀學生形成結對,每天抽空盯著他們練習。優秀學生在班級中影響力很大,這些“懶”學生在優秀學生的“管教”下也就不敢偷“懶”了,練習很認真,練習一星期后匯報表演,在課中讓他們表現一下自己練習的成果,有一定的進步全班同學會表揚。這時那些體育成績較差的學生通過大腦活動傳遞給自己一個信息,就是滿足感和快樂感,有了這種感覺后,接下來的練習就會更加努力,到最后不用優秀學生的“管教”,他們也會很自覺地進行練習。這基于大腦活動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朱嗣達只是其中之一,每次要表現成果時,他就顯得特別開心,因為老師和同學又要表揚他了,他受到關注后會感到快樂,于是他會越來越有自信,在各方面練習中、學習中更加“勤奮”,終于他也加入了優秀學生的行列。
【案例二】
“哇,姚浜真厲害!”這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感嘆。姚浜(化名)是位瘦小的女孩子,現在不但文化成績優秀,體育成績更加一流,這與一年前的她已經是判若兩人了,她原來在班級中默默無聞,是一個很自卑的孩子。如今她活潑開朗,做事自信滿滿。
二、凸顯目標,強化于“情”
學生的行為受到肯定后會努力去做得更好。姚浜就是這樣一位學生,她的家境一般,因為不善言談,在班級中默默無聞,一直沒有自己的好朋友,所有學生都不愿跟她玩,她感覺自卑,覺得自己沒用,什么都不如別人,慢慢地她變得更加不愿意與人交流。在偶然的一次跑步中,我發現了她的亮點,她跑步的速度很快。當時正好要開全校運動會,每班要選派幾名小運動員參加比賽,雖然當時報名已經結束,但我準備把她凸顯出來,讓同學知道她,也讓她找回自信,我找她談了談,問她愿意參加嗎,當時她有點害怕不敢參加,后來我跟她說:“相信老師的眼光,你肯定會得獎的。”我給了她額外的名額。最后她在50米、100米比賽中分別獲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結果出來后,全班學生都圍上來說:“哇,姚浜真厲害。”此時姚浜眼中忽閃著亮亮的光芒,她得到了同學們的肯定,體驗到了快樂和滿足。后來在課中我故意突出她的位置,讓她在跑中充分展示自己,贏得同學們的贊譽,受到同學們的歡迎。我也與她定期交流,給予鼓勵、表揚,讓她走出了自卑,迎來了滿滿的陽光。2013年冬天,她偷偷地買了個電熱水袋放在我的辦公桌上,還寫了張紙條,內容是:“老師,我看見您的雙手凍得通紅,您不停地搓著手,用我給您買的熱水袋捂捂手吧!”當時我感動得差點兒掉眼淚,送我東西時她已經不是我教了,原來“情”會進駐心里。
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手段,加注情感教育會成就每位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努力尋求、探索更好的、更合適的教育,去關愛每位學生,服務每位學生,學生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用愛心才能教會學生去愛身邊的每個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