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越 康麗軼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所以我們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追求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課堂),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那么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就自己語文教學經驗、學習感悟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教師要明確新課程理念,樹立三種意識
1. 樹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意識
課程標準中采用“語文素養”這一名稱,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理念,這是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的調整和整合的結果與需要。“語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質在語文方面的體現,既包含了在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對人心理素質和人文修養的要求。應試教育中往往以高考為指揮棒,以成績為法寶,以考試能力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而新課程要求語文學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 樹立尊重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每個學生都是可育之才。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期望和信賴對學生學習行為效果和心理發展有重要影響,并可以將其潛能轉化為現實的能力。在以學生成績來評價一個教師的教育能力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成績好的學生是教師心中的寶,而成績差的學生則是野外的草。而新課程不再單純以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教師也應以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度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的“全人”發展。
3. 樹立課堂和諧、教學民主、師生平等的意識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要做到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服務的教學,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師永遠要懷著一顆愛心進課堂,慈愛和微笑是聯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下來,與學生平等一致,親密無間的相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二、教師要正確給自己定位,扮好三種角色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給自己正確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 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如果能促進學生積極的自主學習,讓他們自己探索教科書表面上沒有的東西,自己探討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學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幸福,這樣教師才算是真正教會了學生學習。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擔任促進者這一角色,首先要清楚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要以一個配角的身份出現,他們就如同在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他們的責任是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2. 語文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在傳統的教學角色中,“研究者”不是教師的定位,教師的任務只是一線的教學實踐,研究工作留待專家去做。事實上,語文教學具有極大的實踐性,教師若不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反思,不把自己的教學活動作為研究對象,照搬理論很難解決實際問題,也無法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自身應該是研究者,這樣可以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教學效果也必將提高。
3. 語文教師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引領者
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成為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一環。教師掌握信息技術和運用信息技術于語文課堂的能力,會直接作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語文教學中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必須遵循語文課堂教學規律,使之成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手段,決不能以演示代替課堂學習,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應當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引領者,要在語文課堂中身體力行教會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鑒別、梳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師要依據學科特點,理好三組關系
1. 處理好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關系
語文是最主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緊緊圍繞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的核心——語言文字的運用。語言文字這種工具詩中負載著人文內涵,語文課程的實施應將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過程。
2. 處理好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動態生成相協調的關系
預設使教學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學充滿靈氣與活力。恰當地抓住生成的時機和資源,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中,我們要理性地看待“預設”和“生成”,預設要有彈性、有留白的空間,以便在目標實施中能寬容地、開放地納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對學生積極的、正面的、價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勵、利用;對消極的、負面的、價值低的“生成”,應采取更為機智的方法,讓其思維“歸隊”,回到預設的教學安排上來。
3. 處理好教學方法的傳承與創新相輔助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自主學習不要單純理解成自由學習,合作學習的本質是互動交流,而不是單純的討論,探究學習指的是深入研究,不要膚淺、浮躁。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適宜的講解、恰當的點撥還是必要的。不要片面追求課堂的表面繁榮,在傳承過去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要“以學定教”而非“以教定學”,構建好對話教學的平臺,做好文本拓展,多元解讀,動態生成,互動交流。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創新教學理念,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明彥. 淺談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途徑[J]. 教育教學論壇,2011(28).
[2]楊敏玲. 如何創設快捷高效的語文課堂[J]. 考試周刊,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