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潤艷 郭小磊
大學生自殺現象的不斷發生,以及當代大學生出現的踐踏、殘害生命的事件屢見報端,人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生命教育應運而生。如何避免和減少這種事件的發生,如何讓學生在大學校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成為擺在我國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與生命教育的關系
生命教育(1ife education)是一種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社會性、靈性全面均衡的發展。高校生命教育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的生理過程、生命發展知識的講授,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對自己有較深的認識,珍惜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受教育過程中,培養對他人、社會、自然的關愛,使大學生人格獲得和諧發展。
高校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要找好側重點,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將生命教育的課程逐步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并注重關心和幫助特殊群體的學生。
二、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充分體現教育的本質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過:“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教育源于生命發展的需要,教育應該是關懷人的生命、關注人的價值、關注人性的完善,教育的本質就是幫助人活得更美好。因此,教育關注的實質上就是人的成長與發展,這也就要求我們在關注社會文明進步的同時,更要關注人的發展,追尋生命存在的意義。
(二)預防和減少大學生自殺和暴力事件
生命教育之所以今天備受政府和教育界的關注,與大學生自殺輕生現象增多密切相關。校園自殺和暴力事件頻繁見諸報端、電視等新聞媒體,使高校教育工作者驚愕意識到:現代大學生的共處能力、抗挫折能力差,行為失控說明了大學生生命意識淡漠,對自身生命和對他人生命的漠視、傷害,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珍惜和尊重,更說明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實施大學生生命教育來預防和減少大學生自殺和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建設和諧校園,已經成為全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和迫在眉睫的任務。
(三)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大學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富有夢想和激情,具有創新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群體。所以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個體和諧。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和引導,幫助大學生人們樹立和諧理念,對于大學生來說,和諧是其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因此,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也要使大學生群體認識到作為“社會人”“文化人”應更好地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既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悅納自我又能接納他人,以個體人生的和諧推進整個社會的和諧。
三、高校生命教育途徑探究
(一)轉變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
目前,我國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課程,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和最高體現。但是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強調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工具性,而忽視了對生命主體的關注。高校作為授業解惑和育人的主戰場,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社會為本的理念,建立“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思想。將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到以大學生為本的基礎上,來進行人文關懷和教育,不僅只是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更要關注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二)加強高校生命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校教師對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培養非常重要,培養一支專業素質的、具有生命意識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實施生命教育的保證。對于一個專業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應結合各個高校自身的特點對教師進行培訓,使這些教師能夠根據本校大學生的生命教育發展特點,適時采取有效的、具有更強針對性的教育方式來開展生命教育。在培訓時,要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的培養。老師的身教重于言教,老師對于學生的感染和影響力是巨大的。因而,老師應以一種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影響和感染學生,善于和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分享自己對生活、生命的領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義,進而熱愛生活和珍視生命。
(三)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
高校開展生命教育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個人的身心是分不開的,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同樣也會引起身體不適。學校應采取心理輔導和咨詢等多樣化的措施來幫助大學生疏導和矯正心理問題和困惑。對于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更是要早發現和提早治療。近年來,我國高校抑郁癥患者明顯增多,輕者自閉、叛逆,重者有自殺傾向甚至傷害他人。所以,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顯得格外的重要。他們能夠比較準確和把握住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的情況,能夠及時指導學生就醫,將危險邊緣的學生拉回正道,避免悲劇事件的發生。
(四)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1) 建設充滿生命氣息的校園文化環境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在校生活、學習、活動的場所,優美、寧靜的校園環境和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不僅使大學生輕松、愉悅舒展的學習和生活,同時對于營造積極進取的校園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大學生生命價值觀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生命教育不能僅滿足書本理論和教師的教育,應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可通過邀請專家學者來做有關生命教育的主題講座和人生與職業規劃講座;定期舉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高校實施生命教育,既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領大學生認識生命、敬畏生命、享受和超越生命,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最終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李荔. 論和諧語境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8):87-89 .
[2] 王宏英,劉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3(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