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明
【摘 要】口語交際是人類交際工具之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要從訓練的步驟和方法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能力和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心理品質,更好地把說話教學放在閱讀、寫作等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口語教學 培養 方法 步驟
一、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意義
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語言,包括口語交際和書面語言兩方面。口頭語言比書面語言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交際作用。培養和提高說話能力,在人際交往、質疑解難、辯論咨詢等方面,都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誦習課文,練習作文,古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重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在這里,葉老精辟地闡明了運用口頭語言的能力,與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之間的辯證關系,也說明說話訓練應是語言訓練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全面發展語文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語文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中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這表明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口語交際的培養,在時下以高社交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為其特征的現代社會,對人們的說話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讓自己表達能力提高,說話簡潔、易懂、準確,都離不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培養。
二、口語交際培養的方法步驟
不少學生平時說話清楚,在同學間交流也似乎能侃侃而談,但在課堂發言或在公共場合下說話,卻顯得局促、膽小或語無倫次,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
(一)根據不同年級教材要求,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進行說話訓練
結合閱讀教學進行的說話訓練,主要可采用口頭復述、簡述等方法,即閱讀課文后能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進行口頭復述、簡述。要求表達完整、條理清楚、口齒清晰。
七年級,以記敘文教學為主。說話訓練可安排短文復述、自我介紹、講故事等,要求語言清楚、音量適當、態度大方、內容實在。這個階段,可讓學生講報上看到的、電視上看到的新聞,轉述看過的電影、小說或某篇文章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求,講自己遇到的事(學校、家庭、街上發生的事都可)。根據具體情況可以老師命題,學生統一說一件事比較誰說得好,也可以學生自由命題,或設置一些場景對話。
八年級,以說明文教學為主。要求有條理地介紹事物特征,語言要流利、內容要完整。教師可先擬定題目,讓學生課下準備,然后進行口頭作文。如設置下面一些學生有興趣的題目:“介紹你認為有趣的游戲”“介紹你從學校回家的路線”“介紹你的臥室布置”“介紹一本書”“說說你的書桌”等等。
九年級,以議論文教學為主。這一階段可要求學生就自己看到的事,或影片、電視、聽到的事談看法,說感想,或進行簡要的評論,還可開展辯論、比賽、模擬求職自我推薦等活動。要求語言流暢、思路清晰、內容充實,輔以手勢。
(二)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聽說訓練
現行語文教材中,基本上每冊都安排有聽說訓練,針對說話的對象、說話的方式、說話的語調、語態以及說話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并且附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忽視了這些練習的機會,應結合聽說訓練中有關的知識,讓學生按課后的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例如初中語文第四冊聽說訓練有“說話要注意語調和語態”“說話要注意語言美”,可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交際的場景,并設計好姿態、動作和對話,進行表演。針對學生膽子較小、不好意思、埋著頭、只顧自己說、幾句話說得又快又輕、匆匆收場的情況,老師可提出要求:
1. 表演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2. 說話時要克服內心的各種顧慮,比如怕笑、怕說不好。注意語調、語態、音量適當。表演時盡量配合一些姿態動作,這樣也有助于自己情緒的輕松。
3. 要盡量注意自己的用語文明。
在此要求下再請幾組學生表演,結果是一組比一組表演得好,表演結束,學生意猶未盡。
(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說”的訓練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提出不同的見解,對某些問題可用即興式討論的方法去解決。課堂上還可以進行口頭造句、口述作文提綱、口頭評論作文等“說”的訓練。對故事情節較強或學生感興趣的課文,可指導編寫課本劇,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訓練和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教讀八年級幾篇古代成語故事時,讓學生在疏通的基礎上,進行即興表演,全班共同參與,在口頭訓練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真是一舉幾得。
(四)通過語文課外活動,訓練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許多語文活動,如答記者問、開辯論會、演講比賽、故事會、社會調查等等,都是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極好載體。這些活動的開展要有的放矢,前期要做好準備,要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流提出有層次的要求,這樣才能充分地利用語文活動達到預期的訓練目的。
新課標提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情意態度”。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平時的過程管理。教師可設計出表格,對學生平時的口語表達、回答問題、活動參與情況以及聽取別人發言的表現和接受程度進行量化的評定,并對評對結果定期進行公布和評比,及時糾正口語交際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在日常的交流中,也要求學生文明得體、彬彬有禮,能根據不同的場合和對象選擇恰當的用語。
當然,中學語文教學中說話教學要真正得以實施,還要施教者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走出來,從提高學生的素質入手,強調口語訓練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說”的氛圍,在討論或辯論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說話教育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能力與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心理品質等方面,是其他能力訓練所不能取代的。它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只有我們正確而有序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才能最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