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波
高校大學生資助政策是為獎勵和幫助當代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我國大學生資助政策也是由來已久,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高校資助體系逐漸完善。資助體系在發(fā)揮助學功用的同時,更應該發(fā)揮的是其教人育才的德育功能;即一方面高校應該盡力落實資助工作以幫助真實需要幫助的人,另一方面更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彰顯高校資助體系的德育功能。
一、高校大學生資助德育功能含義
所謂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德育功能,是指通過構建大學生資助體系,達到對其道德的教育作用,這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其內涵。
1. 人文關懷
所謂人文關懷主要是針對貧困生的資助而言,對于貧困生而言,他們可能因為經濟的原因不能夠安心于學習,對其的資助則要更加側重于精神上的關懷,從尊重、關心其內心真實需要出發(fā),以提升其精神道德境界和美化心靈情操為價值方向,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2. 優(yōu)化人生
從這一個層面來講,主要是促使他們優(yōu)化內在的人生價值觀念,引導他們認識人生的真諦。這可以通過資助的方式,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受助學生對人生和未來的重新思考,這種默默的影響,有助于他們形成具有時代性、人類性和個性化的價值體系,這也是優(yōu)化人生的重要內涵。
3. 道德行為
前面兩層含義都是基于受助者個人而言,而道德行為則是受助者個人道德境界的提升作用于對整個社會的幫助上。高校資助讓受助者感受到整個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這就進一步引導他們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標準,未來能夠以一顆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從而良性循環(huán),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
二、大學生資助德育功能表現(xiàn)形式
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德育功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
1. 激勵學生專注學業(yè),成長成才
大學生資助體系中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獎學金,主要面向品學兼優(yōu)的學子發(fā)放,以激勵和表彰先進。獎學金一方面是一種激勵手段,能夠激發(fā)大家都刻苦學習、全面發(fā)展、奮發(fā)向上,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了一種物質保障,讓部分經濟條件不佳的學子能夠適當減輕經濟負擔,從而更加專心學業(yè),在外部引力和內部動力雙向作用下,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專注學業(yè),成長成才。
2. 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思想進取
而助學金則是大學生資助體系中的另一種重要形式,例如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貧困補助等,這些主要是幫助經濟條件較差的貧困生而設立的。通過助學金的形式,一方面體現(xiàn)了整個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了啟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感恩意識的契機,這個時候,加強對他們的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一種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來對待資助。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將貧困視為一種努力的動力和資源,在思想上脫貧致富,以成長為對整個社會有用的人才。
3. 培養(yǎng)學生誠信責任,自強自立
而大學生資助體系中另外一種方式主要是無息貸款和勤工儉學等形式,他們重要的特征是并非完全無償,無息貸款需要他們在畢業(yè)后歸還,而勤工儉學更是需要他們現(xiàn)實的自力更生以獲取報酬。這兩種方式與獎學金和助學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所以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誠信責任,讓他們能夠主動承擔歸還的責任;同時也教導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實踐和創(chuàng)造價值,以一種最現(xiàn)實的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的人格品質。
三、提高大學生德育功能效果的方式
1. 在資助政策中貫穿德育理念
在對資助政策進行制定時,就應該從源頭引導,徹底貫穿德育的理念。比如在對獎學金發(fā)放目的上,就要明確其發(fā)放對象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若只是學習成績好,并不能作為唯一的評選標準,還更應該納入道德和綜合能力等因素的評估,以賦予不同的權重的方式來得出最終的綜合評判結果。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因為學校或者老師并不十分了解學生的道德品行,所以更應該加入學生互評環(huán)節(jié),以民主的方式產生最終的資助對象。
2. 在資助對象評選中突出德育內容
在評選標準的設定中,德育方面的考量不應該是附加評判標準,而應該是核心的評判內容。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其道德表現(xiàn)更甚于學業(yè)成績的衡量,對于那些即使是成績優(yōu)異拔尖,但是如果道德表現(xiàn)實在差強人意的評選對象,則應該放棄對其的資助。而對于德育內容,應該重點考核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認識。所有受資助的學生都應該有正確的政治認識,對黨和人民有著高度的信仰和熱愛;二是樂于助人。受資助者在自身受到資助的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能夠及時伸出雙手予以幫助,以一顆感恩之心,將助人精神發(fā)揚光大;三是誠信負責。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受助者必須誠信為人,做事負責任且有擔當,才能真正成長為對社會主義有貢獻的人才。
3. 在資助對象的監(jiān)管過程中加強德育工作
資助體系的完善,不僅在于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事后的監(jiān)控也是至關重要的。有時候會出現(xiàn)部分受到資助的學生在資助確定后,便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導致思想和行為上出現(xiàn)偏差,所以還需要加強對資助工作的事后監(jiān)管。一方面是需要在整個過程中都不放松對德育理念的教育和貫徹,另一方面是當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部分資助對象表現(xiàn)出“散漫”時,要及時“對癥下藥”,針對個別同學進行德育教育,及時對其就行糾正,把他們引回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四、總結
高校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德育工作關系著國家未來的萬千人才教育,因此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資助體系構建和學生道德教育的最佳結合方式,多角度多方式地發(fā)揮其德育功能,以培養(yǎng)高道德、高理想、高素質和嚴紀律的新型社會主義人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