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蘇等
1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教育,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于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一旦發生,就需要終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診時與醫生有短暫的交流,大部分時間需要進行自我血壓監測與管理。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和技能,促其養成良好的遵醫行為,以達到自覺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降壓達標率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包括醫師、護師、藥劑師、營養師、公共衛生人員、健康教育人員在內的各類醫務人員,都有責任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因地制宜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講解教育。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村衛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這些基層醫療或健康管理機構是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基層醫務人員是高血壓教育的主力軍。
2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為干預。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提供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和行為指導,見表1,表2。
22 分層目標教育:健康教育計劃的總目標可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目標,將每個層次目標設定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過努力能達到的,而前一層次目標是達到后一層次目標的必需。
3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醫院健康教育:
311 門診教育:候診時,采取口頭講解、宣傳欄、黑板報、小冊子、廣播、醫院視頻健康教育聯播系統、錄像、電子顯示屏、電腦觸摸屏、多媒體投影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隨診時向患者提供高血壓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處方。告訴患者看病前應該做什么準備。一分鐘教育:大型醫療機構醫師的工作繁忙,時間緊張,可針對患者的主要問題進行一分鐘重點教育。患者信任醫師,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312 住院教育:住院治療期間,可進行較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高血壓防治知識、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教育。患者出院時應進行出院教育和隨訪。
教育內容的選擇:根據患者病情和學習能力選擇內容。教育內容應該是簡單、重要、有用,并可多次重復,以加深患者的印象或使其熟練掌握某些技能。
重點教育內容:藥物應用指導(患者所用藥物的用法、劑量、藥物不良反應及用藥的注意事項等)、生活方式指導(飲食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要有規律,適當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心理指導(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過多的顧慮,心情舒暢地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功能鍛煉指導(制定功能鍛煉的計劃,并耐心示范鍛煉方法)
教育團隊的組成:為保證對高血壓患者規范的健康教育的開展,宜設立高血壓或心血管專業健康教育與咨詢崗位,可以請富有臨床醫護經驗的護士擔任。
32 社區和工作場所的健康教育:(1)開展社區調查,發現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和主要目標人群;根據社區人群特點,確定健康教育策略;(2)根據不同場所人群的特點,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開展生活、工作、學習場所的健康教育活動。
33 社會性宣傳教育:利用節假日或專題宣傳日(全國高血壓日、重陽節等),積極參加或組織社會性宣傳教育、咨詢活動。組織相關學科醫務人員宣傳正確的高血壓防治知識,解答患者在高血壓防治中出現的困惑和治療問題;發放相關宣傳資料,發放防治高血壓的自我檢測工具(鹽匙、油壺;體重計、計步器等);設置防治技能指導體驗區(血壓測量、健康膳食、適當運動等),幫助患者掌握高血壓防治技能。
4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技巧
41 與患者談話的技巧:(1)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觀察患者的反應和情緒,采取接納的態度,即要幫助、指導,不能批評、訓誡。(2)與患者談話時,語氣要中肯、主動、熱情,態度要和藹,表達要通俗,使其易于接受。要讓患者感覺出教育者的誠意。(3)掌握會談時間,把握重點。避免不成熟的建議或承諾,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或導致醫療糾紛。
42 電話隨訪的技巧:電話隨訪是一種開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其簡單易行,成本低,方便有效。提高電話隨訪效能的技巧:(1)準備;(2)詢間;(3)引導;(4)語言: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5)保護:注意自我保護,切忌大包大攬;(6)提醒:預約下次電話隨訪的時間。
第二章 高血壓的基本知識(略)
第三章 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是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70%~80%的高血壓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及行為有關。我國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鈉低鉀飲食、超重/肥胖、長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對高血壓預防和治療均有益處。
第四章 高血壓的危害
1 高血壓加重動脈硬化的進展,導致心、腦、腎靶器官損害。
2 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是腦卒中、心臟病、腎臟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腦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發生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的并發癥有“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
3 中國是腦卒中高發區;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人數是心肌梗死的5倍;我國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預防腦卒中,而降低血壓水平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
4 血壓越高、病程越長、伴隨的危險因素越多,靶器官損害的程度就越嚴重,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就越大。
(待續)
1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教育,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于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一旦發生,就需要終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診時與醫生有短暫的交流,大部分時間需要進行自我血壓監測與管理。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和技能,促其養成良好的遵醫行為,以達到自覺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降壓達標率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包括醫師、護師、藥劑師、營養師、公共衛生人員、健康教育人員在內的各類醫務人員,都有責任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因地制宜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講解教育。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村衛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這些基層醫療或健康管理機構是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基層醫務人員是高血壓教育的主力軍。
2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為干預。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提供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和行為指導,見表1,表2。
22 分層目標教育:健康教育計劃的總目標可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目標,將每個層次目標設定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過努力能達到的,而前一層次目標是達到后一層次目標的必需。
3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醫院健康教育:
311 門診教育:候診時,采取口頭講解、宣傳欄、黑板報、小冊子、廣播、醫院視頻健康教育聯播系統、錄像、電子顯示屏、電腦觸摸屏、多媒體投影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隨診時向患者提供高血壓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處方。告訴患者看病前應該做什么準備。一分鐘教育:大型醫療機構醫師的工作繁忙,時間緊張,可針對患者的主要問題進行一分鐘重點教育。患者信任醫師,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312 住院教育:住院治療期間,可進行較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高血壓防治知識、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教育。患者出院時應進行出院教育和隨訪。
教育內容的選擇:根據患者病情和學習能力選擇內容。教育內容應該是簡單、重要、有用,并可多次重復,以加深患者的印象或使其熟練掌握某些技能。
重點教育內容:藥物應用指導(患者所用藥物的用法、劑量、藥物不良反應及用藥的注意事項等)、生活方式指導(飲食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要有規律,適當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心理指導(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過多的顧慮,心情舒暢地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功能鍛煉指導(制定功能鍛煉的計劃,并耐心示范鍛煉方法)
教育團隊的組成:為保證對高血壓患者規范的健康教育的開展,宜設立高血壓或心血管專業健康教育與咨詢崗位,可以請富有臨床醫護經驗的護士擔任。
32 社區和工作場所的健康教育:(1)開展社區調查,發現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和主要目標人群;根據社區人群特點,確定健康教育策略;(2)根據不同場所人群的特點,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開展生活、工作、學習場所的健康教育活動。
33 社會性宣傳教育:利用節假日或專題宣傳日(全國高血壓日、重陽節等),積極參加或組織社會性宣傳教育、咨詢活動。組織相關學科醫務人員宣傳正確的高血壓防治知識,解答患者在高血壓防治中出現的困惑和治療問題;發放相關宣傳資料,發放防治高血壓的自我檢測工具(鹽匙、油壺;體重計、計步器等);設置防治技能指導體驗區(血壓測量、健康膳食、適當運動等),幫助患者掌握高血壓防治技能。
4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技巧
41 與患者談話的技巧:(1)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觀察患者的反應和情緒,采取接納的態度,即要幫助、指導,不能批評、訓誡。(2)與患者談話時,語氣要中肯、主動、熱情,態度要和藹,表達要通俗,使其易于接受。要讓患者感覺出教育者的誠意。(3)掌握會談時間,把握重點。避免不成熟的建議或承諾,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或導致醫療糾紛。
42 電話隨訪的技巧:電話隨訪是一種開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其簡單易行,成本低,方便有效。提高電話隨訪效能的技巧:(1)準備;(2)詢間;(3)引導;(4)語言: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5)保護:注意自我保護,切忌大包大攬;(6)提醒:預約下次電話隨訪的時間。
第二章 高血壓的基本知識(略)
第三章 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是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70%~80%的高血壓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及行為有關。我國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鈉低鉀飲食、超重/肥胖、長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對高血壓預防和治療均有益處。
第四章 高血壓的危害
1 高血壓加重動脈硬化的進展,導致心、腦、腎靶器官損害。
2 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是腦卒中、心臟病、腎臟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腦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發生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的并發癥有“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
3 中國是腦卒中高發區;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人數是心肌梗死的5倍;我國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預防腦卒中,而降低血壓水平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
4 血壓越高、病程越長、伴隨的危險因素越多,靶器官損害的程度就越嚴重,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就越大。
(待續)
1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教育,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于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一旦發生,就需要終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診時與醫生有短暫的交流,大部分時間需要進行自我血壓監測與管理。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和技能,促其養成良好的遵醫行為,以達到自覺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降壓達標率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包括醫師、護師、藥劑師、營養師、公共衛生人員、健康教育人員在內的各類醫務人員,都有責任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因地制宜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講解教育。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村衛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這些基層醫療或健康管理機構是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基層醫務人員是高血壓教育的主力軍。
2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為干預。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提供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和行為指導,見表1,表2。
22 分層目標教育:健康教育計劃的總目標可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目標,將每個層次目標設定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過努力能達到的,而前一層次目標是達到后一層次目標的必需。
3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醫院健康教育:
311 門診教育:候診時,采取口頭講解、宣傳欄、黑板報、小冊子、廣播、醫院視頻健康教育聯播系統、錄像、電子顯示屏、電腦觸摸屏、多媒體投影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隨診時向患者提供高血壓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處方。告訴患者看病前應該做什么準備。一分鐘教育:大型醫療機構醫師的工作繁忙,時間緊張,可針對患者的主要問題進行一分鐘重點教育。患者信任醫師,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312 住院教育:住院治療期間,可進行較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高血壓防治知識、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教育。患者出院時應進行出院教育和隨訪。
教育內容的選擇:根據患者病情和學習能力選擇內容。教育內容應該是簡單、重要、有用,并可多次重復,以加深患者的印象或使其熟練掌握某些技能。
重點教育內容:藥物應用指導(患者所用藥物的用法、劑量、藥物不良反應及用藥的注意事項等)、生活方式指導(飲食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要有規律,適當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心理指導(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過多的顧慮,心情舒暢地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功能鍛煉指導(制定功能鍛煉的計劃,并耐心示范鍛煉方法)
教育團隊的組成:為保證對高血壓患者規范的健康教育的開展,宜設立高血壓或心血管專業健康教育與咨詢崗位,可以請富有臨床醫護經驗的護士擔任。
32 社區和工作場所的健康教育:(1)開展社區調查,發現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和主要目標人群;根據社區人群特點,確定健康教育策略;(2)根據不同場所人群的特點,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開展生活、工作、學習場所的健康教育活動。
33 社會性宣傳教育:利用節假日或專題宣傳日(全國高血壓日、重陽節等),積極參加或組織社會性宣傳教育、咨詢活動。組織相關學科醫務人員宣傳正確的高血壓防治知識,解答患者在高血壓防治中出現的困惑和治療問題;發放相關宣傳資料,發放防治高血壓的自我檢測工具(鹽匙、油壺;體重計、計步器等);設置防治技能指導體驗區(血壓測量、健康膳食、適當運動等),幫助患者掌握高血壓防治技能。
4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技巧
41 與患者談話的技巧:(1)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觀察患者的反應和情緒,采取接納的態度,即要幫助、指導,不能批評、訓誡。(2)與患者談話時,語氣要中肯、主動、熱情,態度要和藹,表達要通俗,使其易于接受。要讓患者感覺出教育者的誠意。(3)掌握會談時間,把握重點。避免不成熟的建議或承諾,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或導致醫療糾紛。
42 電話隨訪的技巧:電話隨訪是一種開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其簡單易行,成本低,方便有效。提高電話隨訪效能的技巧:(1)準備;(2)詢間;(3)引導;(4)語言: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5)保護:注意自我保護,切忌大包大攬;(6)提醒:預約下次電話隨訪的時間。
第二章 高血壓的基本知識(略)
第三章 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是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70%~80%的高血壓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及行為有關。我國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鈉低鉀飲食、超重/肥胖、長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對高血壓預防和治療均有益處。
第四章 高血壓的危害
1 高血壓加重動脈硬化的進展,導致心、腦、腎靶器官損害。
2 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是腦卒中、心臟病、腎臟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腦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發生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的并發癥有“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
3 中國是腦卒中高發區;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人數是心肌梗死的5倍;我國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預防腦卒中,而降低血壓水平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
4 血壓越高、病程越長、伴隨的危險因素越多,靶器官損害的程度就越嚴重,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就越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