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鐵法
“當日當站有效”屬霸王條款?
——上海首例地鐵票務糾紛案開審
文/尚鐵法
6月10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并宣判了上海市民韓先生訴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通地鐵)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一案,法院一審判決駁回韓先生的訴訟請求。
原告:“當日當站有效”=霸王條款
今年3月3日晚,32歲的韓先生在地鐵二號線南京東路站內購買了一張5元單程票。進站時,他發(fā)現(xiàn)交通卡在自己身邊,于是他沒有使用自己剛買的單程票,而是刷了交通卡進站。
翌日上午,韓先生準備使用單程票進站時,發(fā)現(xiàn)地鐵進站閘機提示車票不能使用。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知韓先生,單程票背面印有“車票當日當站有效”,韓先生手里的單程票已經隔日作廢且已超過退票時間。
3月12日,韓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申通地鐵繼續(xù)履行地鐵運輸合同,允許其持非當日票單程票乘坐地鐵。
韓先生表示,使用格式條款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被告的提示不在單程票正面,而在反面;提示字體不是粗體字或大字,每個字高只有2.5毫米,寬只有2毫米,這根本起不到顯著提示的作用。
同時韓先生指出,格式條款規(guī)定的內容不公平、不合理,“隔日作廢”不符合一般乘客的消費習慣,給乘客的時間很有緊迫性。“隔日作廢”即使屬于違約,被告也不能全部沒收票款,這與合同法規(guī)定相悖,且“隔日作廢”不符合被告車票的循環(huán)使用理念,如果單程票不能退票,車票也無法發(fā)揮循環(huán)使用的功能。綜上,“當日當站有效”的格式條款屬霸王條款,應該無效。
被告:沒有違反法律規(guī)定
庭審中,被告申通公司辯稱,制定單程票的規(guī)則符合《合同法》的規(guī)定,也沒有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
被告代理人指出,地鐵公司在單程票背面印制須知,是通常的做法。上海地鐵每天運營人次達686萬次,最高峰達800萬人次,單程票的使用每天超過100萬次,地鐵公司單程票的儲存量是500萬張。如果延遲乘坐或退票,地鐵公司的運營將受到影響。目前上海共有329座地鐵站,3090臺自動售票機,如果延遲乘坐,單程票儲備量、自動售票機、人工售票窗口等運營成本將提高,運營秩序會受影響,地鐵票的票價也會上升。所以,為了廣大公眾乘客的利益,是否延遲退票要進行科學論證,而不能僅憑原告這樣的“小眾消費者”想法。
被告代理人還指出,地鐵公司根據(jù)乘客需求的不同,給予乘客單程票、一日票、三日票等10種選擇,所以,被告也給予了原告充分的選擇權利。
法院:原告主張缺乏法律依據(jù)
法院審理后認為,原、被告之間的運輸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地鐵單程票上所載“當日當站有效”明確約定了被告的合同履行期間,原告的知情權及選擇權并未受到侵害,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相關合同條款的內容于法不悖,應予確認。原告當日購得單程車票后未使用,而使用了公交卡乘車,系其對自身權利的處分,而非違約。其主張被告在隔日之后繼續(xù)履行運輸合同,不符合當事人間的約定,缺乏法律依據(jù),據(jù)此,法院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相關鏈接
上鐵法院受理軌交民、刑事案件
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依法受理上海軌道交通運營區(qū)域內發(fā)生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截止目前,該院受理刑事案件34起、民事案件17起。其中,刑事案件主要有盜竊、妨害公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信用卡詐騙、故意傷害、詐騙等類型,民事案件則主要涉及人身損害賠償、一般人格權糾紛及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