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缺血性腦卒中預后評價
王起
目的 探討分析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 , 并對其預后進行分析評價。方法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140 例 ,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 , 每組 70 例 , 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單純西醫卒中單元進行治療 , 治療組患者在觀察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用中醫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 并進行預后評價。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 B1 及 mRS 評分都優于觀察組患者 , 取得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 且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在單純西醫卒中單元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進行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腦卒中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 能有效減少患者的傷殘率 , 并增強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西醫;缺血性腦卒中 ;預后
缺血性腦卒中也可稱為腦梗死 , 發病率較高且多發于中老年患者 , 其病因是患者大腦出現缺氧缺血現象導致其大腦組織出現局部壞死、軟化 , 患者死亡率、致殘率較高 , 因此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極為重要[1]。為研究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 , 本研究將選取的 140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治療組 , 分別采用單純西醫卒中單元和中西結合卒中單元進行治療 ,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研究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取本院 2011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140 例 , 所有患者均合參照中醫中風病和西醫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并都符合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 , 各 70 例。其中 , 觀察組中男 38 例 , 女 32 例 , 患者年齡 43~75 歲 , 平均年齡 (57.8±6.4)歲 , 平均病程 (3.8±1.7)d ;治療組中男 36 例 , 女 34 例 , 患者年齡 45~78 歲 , 平均年齡 (54.8±5.7)歲 , 平均病程為 (3.5±2.2)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單純西醫卒中單元治療 ,主要包括言語恢復治療、作業治療、心理健康治療等。對患者進行體位訓練直至出現卒中單元時介入西醫治療 , 當患者身體體征進入平穩狀態時可進行運動治療和手法治療 , 同時應根據患者身體不同的肌張力程度分期對其進行康復治療。治療周期為 3 周 , 每周進行 5 次治療。
對治療組患者在觀察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用中醫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 不同的是康復治療手段采用的是針灸、推拿等。治療早期每天對患者靜脈注射 1 次 6 ml疏血通及250 ml生理鹽水的混合液 , 并每周給患者服用 1 次益氣活血湯 , 以進行中藥治療。治療周期為 3 周 , 每周進行 5 次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進行預后評價。
1. 3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后應仔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B1 及 mRS 評分 , 比較分析后對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及預后進行評估。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 B1、mRS 評分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2. 1 兩組患者 B1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 B1 評分隨時間推移而逐漸上升 , 且治療組患者的 B1 評分明顯優于觀察組患者 , 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1。
2. 2 兩組患者 mRS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mRS 評分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但是治療組患者 mRS 評分≤ 3分的人數明顯多于觀察組患者 , 且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 B1 評分比較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 B1 評分比較
注 :與觀察組相比 ,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的 B 1評分 治療后的 B 1評分第3周 第3個月 第6個月觀察組 7 0 3 5 . 3 ± 1 2 . 5 5 3 . 5 ± 1 4 . 7 6 2 . 1 ± 1 2 . 6 6 3 . 3 ± 1 2 . 4治療組 7 0 3 6 . 4 ± 1 2 . 1 6 4 . 8 ± 1 2 . 1a 7 1 . 6 ± 1 0 . 2a 7 4 . 3 ± 1 1 . 5a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 mRS 評分比較 (n)
以上數據結果顯示 , 經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的患者取得了比單純西醫卒中單元治療的患者更顯著的治療效果。
中草藥時效性長、作用靶點分布較多 , 且其臨床應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較少 , 另外 , 針灸可以疏通患者全身經絡并具有調和血氣的作用 , 推拿則能達到擴張患者血管、改善其大腦皮層的目的 , 并能增加患者體內代謝速度從而避免出現肌肉萎縮現象 , 因此中醫治療腦卒中在臨床上具有顯著效果[2,3]。
本文研究將選取的 140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治療組 , 分別采用單純西醫卒中單元和中西結合卒中單元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 ,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B1、mRS 評分隨時間推移均取得了有效改善 , 但是治療組患者的 B1、mRS 評分明顯優于觀察組患者 , 且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腦卒中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 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傷殘率 , 并增強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1]宋大橋 .缺血性腦卒中的中西醫治療及感染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 2011, 21(8):1540-1541.
[2]謝仁明 , 陳紅霞 , 謝雁嗚 , 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致殘結局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 2011, 31(9):1175-1180.
[3]鄭宏忠 , 陳錦泳 , 何玉琴 .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近期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 2013, 11(2):254-255.
2014-05-04]
450007 鄭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