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體會
李清華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方法及體會。方法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 94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 (優質護理干預 )與參考組 (常規護理干預 ), 各為 47 例 , 對兩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結果 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考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患者術后褥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6.4% 亦低于參考組 31.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給予患者優質心理及生理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 , 減少并發癥發生 , 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
膽囊切除術是膽道外科常見手術 , 在膽石癥、膽絞痛、膽囊炎、膽汁阻塞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傳統的開腹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 ,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 導致患者康復時間延長。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近年來臨床逐漸推廣的手術方法 , 能夠有效克服上述缺陷 , 通過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更快恢復 , 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作者對本院近年來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94 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 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院 2012 年 1 月 ~2014 年 1 月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 94 例患者 , 其中男 50 例 , 女 44 例 , 年齡 17~80歲 , 平均年齡 (59.67±5.22)歲 ;手術類型 :膽囊結石 59 例 ,慢性膽囊炎 19 例 , 膽囊息肉 16 例 ,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 各為 47 例 ,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全麻誘導下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 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對癥治療等 , 給予兩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 , 觀察組在圍手術期給予優質護理干預 ,在術前、術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 , 術前充分準備 , 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導管護理及并發癥護理等。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 , 同時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 ,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考組 (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
注 :與參考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肛門首次排氣時間 首次下床時間 平均住院時間觀察組 4 7 2 . 0 5 ± 0 . 6 8a 4 . 0 1 ± 0 . 9 3a 7 . 6 9 ± 2 . 0 1a參考組 4 7 3 . 1 4 ± 0 . 7 1 6 . 2 5 ± 1 . 5 5 1 0 . 8 8 ± 3 . 3 6
2. 2 觀察組術后出現 1 例切口感染、2 例褥瘡 , 并發癥發生率為 6.4%, 參考組術后出現 6 例切口感染、5 例褥瘡、4 例肺部感染 , 并發癥發生率為 31.9%, 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近年來腹腔鏡在膽囊切除術中廣泛使用 , 術后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 , 患者術后康復較快 ,然而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 , 術后患者仍可出現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 , 因此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改善預后有著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中主要護理干預措施包括 :①心理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安撫 , 使其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 , 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詳細的教育 , 打消其顧慮 , 可請有相同手術經歷的患者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 , 使其保持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術后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 , 告知其手術效果 , 減輕其心理負擔。同時告知術后疼痛發生機制及必然性 , 減輕患者心理壓力。②術前準備。術前引導患者接受胸透、B超、血型、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液生化常規檢查 , 對于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緊急處理。告知患者戒煙戒酒 , 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 , 祛除咳嗽因素 , 避免術后傷口疼痛、肺炎等 , 同時注意預防感冒、保暖 , 從而使患者機體處于最佳狀態進行手術 ;術前患者飲食易清淡 , 術前 1 d 改為流質飲食 , 嚴禁食用牛奶、大豆等脹氣食物 ;術前 12 h 禁食、術前 4 h 禁水 , 手術前 1 d晚上灌腸 , 術前常規留置胃管 ;術前對患者外陰、臍周等部位皮膚進行清潔處理。③術后護理。術后 6 h 患者去枕平臥 ,頭部偏向一側 , 避免分泌物誤吸引起的窒息。加強對患者心電監護、生命體征變化等觀察 , 間隔半小時監測 1 次患者血氧飽和度、血壓、呼吸、脈搏等 , 術后 6 h 若患者基本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則改為 2~4 h 監視 1 次 ;若術后 24 h 后患者基本生命體征恢復平穩 , 則可停止監測[3]。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虛汗、頭昏、心慌等癥狀 , 對于腹腔內放置引流管的患者 ,將引流管妥善安置 , 同時對引流管內引流額的性質、量、顏色等進行觀察 , 觀察切口部位皮膚是否出現滲出、紅腫現象;當患者出現煩躁不安、引流液為紅色、引流量增加時 , 則需要警惕膽漏、腹腔內出血的發生。加強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 , 加強對患者嘔吐物、呼吸道的管理 , 避免術后腹膜炎等病癥的發生;加強對術后腹腔內出血、膽瘺等并發癥的潛在危險因素的觀察 , 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④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 , 告知其飲食、運動等注意事項及禁忌 ,一旦出現不適癥狀則立即到醫院接受治療。
綜上所述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及心理護理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 , 促進患者康復。
[1]王美青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疼痛的原因及對策 .臨床麻醉學雜志 , 2013, 2(11):1126.
[2]李界明 .改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式預防膽管損傷的研究 .醫學研究生學報 , 2013, 26(10):1068.
[3]李志華 .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疾病的效果 .中國老年學雜志 , 2013, 33(21):5282.
2014-05-08]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