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貴仁
膝關節功能鍛煉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影響分析
菅貴仁
目的 探討膝關節功能鍛煉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影響。方法 膝骨關節炎患者 72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 各 36 例 , 兩組都給予手法治療 , 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積極的功能鍛煉 , 功能鍛煉的時間為 1 個月。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 97.2% 和 83.3%,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期間觀察組的畸形愈合、深部感染與嚴重疼痛等并發癥總體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膝關節功能鍛煉在膝骨關節炎患者的應用能有效改善預后 , 降低并發癥 , 值得推廣應用。
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功能鍛煉 ;并發癥
膝骨關節炎是常見的中老年骨骼肌肉系統疾病之一 , 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 , 關節積液 , 嚴重時出現膝關節內外翻畸形 , 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1]。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 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 當前在治療中多采用手法治療 , 但是單純應用預后效果不好[2]。而膝關節功能鍛煉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 , 但是也要盡量避免膝關節受傷 , 或加重膝關節周圍的原有傷病[3]。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膝關節功能鍛煉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影響 ,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12 年 2 月 ~2013 年 11 月選擇在本院進行住院診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 72 例 , 入選標準 :符合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診斷標準 ;疼痛時間≥ 14 d, 活動時明顯 , 休息時減輕 ;關節腫脹反復出現 , 膝關節晨僵 <30 min, 關節活動范圍變小 ;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 44 例 , 女 28 例 ;年齡最小 32 歲 , 最大 78 歲 , 平均年齡 (59.54±3.53)歲 ;病程最短1 個月 , 最長 16 年 , 平均病程 (31.33±2.45)個月;雙側 20 例 ,單側 52 例 ;合并疾病 :高血壓 38 例 , 冠心病 32 例 , 糖尿病23 例 , 慢性肺部疾病 10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 各 36 例 , 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發病位置與合并疾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預方法 兩組都給予手法治療 , 對膝關節周圍輕手法按揉數分鐘 , 再著重對痛處點揉按摩 , 手法由輕到重 , 以達到鎮痛與解除肌肉痙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積極的功能鍛煉 , 在坐位伸膝中 , 患者坐在椅子上 , 將雙足平放在地上 , 然后逐漸將膝伸直 , 并保持直腿姿勢 5~10 s, 再慢慢放下 , 重復練習 10~20 次 /d。在股四頭肌鍛煉 , 患者俯臥位 ,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 , 雙手反向握住踝部 , 將下肢向臀部牽拉 , 保持 5~10 s, 然后放下重復練習 10~20 次 /d。在指推小腿中 , 患者坐在椅上 , 雙腿微分 , 用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 , 然后采用手指對合用力 , 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 , 重復練習 10~20 次 /d。功能鍛煉的時間為1個月。
1. 3 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 :顯效 :膝部無腫脹、無積液、關節活動無不適。有效 :膝部腫脹明顯減輕 , 有少許積液 ,關節活動明顯改善。無效:無達到上述標準。并發癥情況:觀察兩組在干預期間出現的并發癥情況。總有效率 =(顯效 +有效 )/總例數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選擇 SPSS18.0 軟件進行分析 ,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療效對比 經過觀察 , 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 97.2% 和 83.3%,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并發癥對比 在干預期間進行調查 , 觀察組的畸形愈合、深部感染與嚴重疼痛等并發癥總體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n, %)
注 :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表2 兩組干預期間并發癥對比[n, n (%)]
兩腿是全身重量的支柱 , 負擔著下肢活動 , 其中雙膝關節最為重要。而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骨關節病 , 其發病與年齡、遺傳、內分泌、軟骨代謝、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4]。
在干預中 , 盡管現階段治療方法和技巧較以前有了較大提高 , 但并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標準的治療方法 , 同時手法治療的效果也不太好[5]。而膝關節功能鍛煉既能鍛煉身體 ,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不過在進行功能鍛煉活動時,一定要懂得科學、合理、適度、有效的鍛煉方法。本文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 97.2% 和 83.3%,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期間觀察組的畸形愈合、深部感染與嚴重疼痛等并發癥總體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 膝關節功能鍛煉在膝骨關節炎患者的應用能有效改善預后 , 降低并發癥 , 值得推廣應用。
[1]史黎 , 徐保秀 .10% 鹽水冰袋間斷冷敷對膝關節鏡術后減輕關節腫痛的研究 .全科護理 , 2014, 12(2):102-103.
[2]袁浩斌 .護理理論 .護士進修雜志 , 2004, 19(6):483-485.
[3]劉桂花 , 于鐵淼 , 童莉 , 等 .中藥離子導入聯合階梯式康復鍛煉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應用價值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 2014, 23(4):349-351.
[4]薛靜華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 .護理實踐與研究 , 2014, 11(1):34-35.
[5]丁曉梅 , 丁彩云 .疼痛小組護理在骨科膝關節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鎮痛中的可行性分析 .甘肅醫藥 , 2014, 33(1):75-78.
2014-04-25]
136607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平崗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