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強
肝硬化合并膽系結石腹腔鏡手術 100 例臨床分析
王建強
目的 探究和分析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硬化合并膽系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 例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 其中實驗組 50 例患者 , 采用腹腔鏡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對照組 50 例患者 , 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實驗組的手術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采用腹腔鏡治療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 , 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 , 減少術中出血量 ,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 顯著治療水平 , 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腹腔鏡 ;肝硬化 ;膽系結石;療效
膽系結石是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 , 其成因尚未有定論。有研究表明 , 膽結石的形成與慢性肝損傷有著密切的聯系。肝硬化合并膽系結石的發生率較高 , 同時手術治療的難度較大 , 主要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儲備能力較低、肝功能不健全導致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容易引起大量出血、并發癥感染或肝功能衰竭等。隨著時代的發展 , 醫學科技不斷進步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技術越來越完善 , 適應證逐漸擴大 , 手術成功率逐漸提高 , 在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的患者治療中發揮了較大作用。選取本院 1994 年 10 月 ~2013 年 10 月收治的100 例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探究和分析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硬化合并膽系結石的臨床療效。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 1994 年 10 月 ~2013 年 10 月收治的 100 例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全部患者均經相關檢測確診為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患者 ,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 其中實驗組 50 例患者 , 男 28 例 , 女 22 例 ;最小 32 歲 , 最大 74 歲 , 平均年齡 53 歲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臨床癥狀 , 其中腹痛 30 例、腹脹 20 例、惡心 25 例、嘔吐 19 例、其他 12 例 ;對照組 50 例患者 , 男 24 例 , 女 26 例 ;最小 30歲 , 最大 76 歲 , 平均年齡 54 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臨床癥狀 ,其中腹痛 32 例、腹脹 18 例、惡心 22 例、嘔吐 15 例、其他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00 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 其中實驗組 50 例患者 , 采用腹腔鏡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所有采用氣管插管全麻 , 進行常規的控制腹水、降低門靜脈壓力 ,繼而采用常規四孔法的手術方式 , 患者仰臥位 , 頭高腳低 ,建立 CO2氣腹 , 控制壓力壓力在 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再置人腹腔鏡 , 探查腹腔 , 把膽囊周圍粘連進行分離 ,準確辨別患者的膽總管、膽囊管以及肝總管之間的聯系 , 避免造成其他損傷 , 確認膽囊壺腹部后再提起 , 使解剖出膽囊管 , 膽囊三角處的膽囊管以及膽囊動脈充分顯露 , 切除膽囊 ,切斷膽囊動脈可采用鈦夾或電凝切斷 , 并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對照組 50 例患者 , 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 首先進行全身麻醉 , 進行常規的控制腹水、降低門靜脈壓力以及護肝等治療 , 在采用患者的右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緣下斜切口 ,探查患者腹腔 , 把膽囊周圍粘連進行分離 , 使膽囊三角得到充分顯露 , 膽囊成功剝離 , 沖洗腹腔 , 根據患者腹腔滲液、滲血以及是否污染等情況 , 決定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 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采用 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手術情況的比較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采用腹腔鏡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 手術時間 (50.6±4.6)min, 術中出血量(62.3±24.0)ml, 術后住院時間 (5.3±1.6)d ;對照組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 手術時間 (76.3±8.8)min, 術中出血量(150.2±54.6)ml, 術后住院時間 (9.7±2.8)d ;實驗組的手術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由此可見 ,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可以縮短手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 , 減少術中的出血量。
2. 2 并發癥的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情況 , 實驗組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 4%, 對照組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 20%, 實驗組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注 :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 m i n ) 術中出血量 ( m l ) 術后住院時間 ( d )實驗組 5 0 5 0 . 6 ± 4 . 6a 6 2 . 3 ± 2 4 . 0a 5 . 3 ± 1 . 6a對照組 5 0 7 6 . 3 ± 8 . 8 1 5 0 . 2 ± 5 4 . 6 9 . 7 ± 2 . 8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 (n, %)
在肝硬化患者患有膽囊結石的幾率相比正常人較高。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存在異常 , 容易并發門靜脈高壓癥 , 導致患者的膽囊三角區產生纖維炎性粘連以及靜脈曲張 , 因此肝硬化患者出現膽結石的幾率較高。肝硬化不僅誘發膽囊結石,也給臨床治療膽囊結石帶來了更大的阻礙 ,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儲備能力較低、受門脈高壓、凝血機制障礙、肝功能受損 , 使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容易引起大量出血、并發癥感染甚至肝功能衰竭等。開腹膽囊切除術的危險較大 , 病死率達 7%~26%。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微創手術 , 對患者的機體功能影響較小 , 可以有效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 ,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 加快患者術后恢復 , 因此近幾年在臨床治療中應用中較廣泛。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的手術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由此可見 ,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的手術效果明顯優于開腹手術。
綜上所述 , 采用腹腔鏡治療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 , 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 , 減少術中出血量 ,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顯著治療水平 , 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蔣徐維 , 朱鋒 , 孫禮俠 .腹腔鏡下經纖維膽道鏡保膽取石術 30例臨床應用 , 安徽醫藥 , 2010(8):920-921.
[2]李華喜 , 林華 .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的相關因素與臨床特點 .華西醫學 , 2007, 22(3):593-594.
[3]李剛 , 楊光 , 劉君 , 等 .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手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 2010, 13(4):274-276.
[4]保紅平 , 姚永良 , 李奎 , 等 .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分析 .腹腔鏡外科雜志 , 2007, 12(1):69-70.
2014-05-08]
433100 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