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春霞
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腦梗死96例療效觀察
竇春霞
目的 探討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腦梗死患者156例 ,隨機分為治療組 (96 例 )和對照組 (60 例 ), 治療組采用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中醫辨證治療 , 對照組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膽堿及吡啦西坦等西醫對癥治療 , 30 d 后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通過對腦梗死患者采用中西醫不同方法治療 , 其治療組總有效率 93.8% 明顯優于對照組 76.7%(P<0.05);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 ,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相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顯著 , 并且優于西醫常規治療 , 值得廣大中醫師學習、借鑒。
補陽還五湯 ;六味地黃丸 ;腦梗死 ;神經功能缺損
腦梗死中醫歸屬于“中風”、“卒中”等范疇 , 多見于中老年人 , 是腦病科常見病、多發病。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一步步邁進 , 腦梗死患者的發病率也不斷攀升 , 臨床表現多為突發神昏 , 半身不遂 , 呼之不應 , 伴有口角歪斜 , 言語不利等癥狀。本病多見于風 , 風多見于熱 , 以熱為本 , 以風為表[1]。作者為研究運用中醫藥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 , 選擇近 2 年來本院中醫內科收治的腦梗死患者 156 例 , 治療組采用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中醫辨證治療 , 取得了顯著療效 ,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作者選擇 2011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本院中醫內科收治的腦梗死患者 156 例 , 隨機分為治療組 (96 例 )和對照組 (60 例 ), 其中治療組男 56 例 , 女 40 例 ;年齡在 50歲以下者 12 例 , 51~60 歲之間者 36 例 , 61 歲以上者 48 例 ;病程在 6 h~14 d 之間 , 平均病程 6.8 d。對照組男 40 例 , 女20 例 ;年 齡 在 50 歲 以 下 者 10 例 , 51~60 歲 之 間 者 21 例 , 61 歲以上者 29 例 ;病程在 7 h~13 d 之間 , 平均病程 6.9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156 例患者院前或院后均經頭顱 CT 或 MRI檢查明確診斷 , 臨床診斷要點依據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關于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 , 選擇病程均在6 h 以上 , 14 d 以內 , 無溶栓指征 , 無神志障礙 , 符合中醫氣虛血瘀證型辨證特點。
1. 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并發癥基礎之上 , 治療組 96 例給予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 , 具體藥物組成如下 : 生黃芪 90 g、熟地黃 12 g、柴胡 10 g、牡丹皮 6 g、茯苓 10 g、山藥 10 g、枸杞 12 g、山茱萸 (制 )10 g、麥冬 12 g、當歸尾 10 g、地龍 6 g、桔梗 12 g、桃仁 10 g、牛膝 10 g、紅花 10 g、赤芍 10 g、川芎 10 g、澤瀉 10 g、甘草 6 g, 大多患者根據舌、脈、證加味對癥支持治療 , 如痰蒙清竅者加瓜蔞12 g、枳實 12 g、膽南星 9 g、半夏 12 g ;如肝陽上亢者加天麻 12 g、鉤藤 10 g、菊花 12 g、牛膝 10 g;如氣虛血瘀者加量黃芪 120 g、黨參 20 g;如陰虛風動者加生地 12 g、鱉甲 20 g (先煎 )。用法 :1 劑 /d, 水煎服 , 早晚分服。對照組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膽堿及吡啦西坦等西醫對癥治療 , 30 d 后觀察兩組臨床療效。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6.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療效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科研協制訂的中風病癥診斷療效評定標[2]( 試行 ), 依據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成四級評定。治愈 : 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 日常生活各項指標恢復正常 ;顯效 :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46%~90%, 日常生活質量基本恢復 ;有效 :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15%~45%, 日常生活質量有改善 ;無效 :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15%, 日常生活質量下降。總有效率 =(治愈 + 顯效 + 有效 )/總例數 ×100%。
2. 2 治療結果 通過對所有腦梗死患者采用中西醫不同方法治療 , 其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 ,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細結果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注 :與治療前比較 ,aP<0.05 ;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9 6 1 8 . 6 4 ± 1 . 4 2 8 . 6 4 ± 2 . 1 2ab對照組 6 0 1 8 . 5 7 ± 1 . 5 1 1 0 . 8 5 ± 2 . 1 6a
腦梗死中醫歸屬于“中風”、“卒中”等范疇 , 多見于中老年人 , 是腦病科常見病、多發病。多因老年體弱、陽血耗損而發病 , 體虛者 , 運血無力 , 癒阻腦絡 , 血不運行 , 腦失所養所致;少數患者因陽氣耗損 , 陰氣虛 , 陰不動陽 , 內風動越 ,上達輕竅 , 故見口角歪斜、四肢無力 ;勞思過度或飲食不節者 , 脾失健運 , 痰郁內生 , 痰瘀滯化熱 , 致痰熱互結 , 上阻清竅 , 竄犯腦絡而發病 ;大多患者因情志所傷 , 肝失條達 , 氣機瘀滯 , 血行不暢 , 郁結腦絡 , 日久致肝腎陰虛 , 以致突發本病。中風者 , 不是外來之風情況 , 是本病自病也 , 凡人超過40 歲 , 多發本病 , 氣衰者多有此疾。本病多見于風 , 風多見于熱 , 以熱為本 , 以風為表。元陰元陽者 , 腎也 , 五臟之根本 ,氣血生化之源。腎精足則髓足 , 髓足則腦充 , 腦絡暢行則腦神旺盛、清靈暢達、臟腑組織器官功能協調[3]。
通過對所有腦梗死患者采用中西醫不同方法治療 , 其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3.8%,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76.7%, 兩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 , 其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在治療腦梗死患者有獨特優勢 , 具體方藥 :生黃芪 90 g、熟地黃 12 g、柴胡 10 g、牡丹皮 6 g、茯苓 10 g、山藥 10 g、枸杞 12 g、山茱萸 (制 )10 g、麥冬 12 g、當歸尾 10 g、地龍 6 g、桔梗 12 g、桃仁 10 g、牛膝 10 g、紅花 10 g、赤芍 10 g、川芎 10 g、澤瀉 10 g、甘草 6 g, 六味地黃湯三補三瀉 , 以甘淡利竅 , 柔潤治腎 , 補瀉兼施 , 以瀉助補 , 滋陰而不助濕 , 利水而不傷陰 ;補陽還五湯主以補氣、活血、通絡為法 , 可有效抑制凝血因子、毛細血管功能 , 具有明顯的抗凝作用 , 有效地改善血液的濃、黏、凝、聚 , 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4]。
綜上所述 , 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顯著 , 并且優于西醫常規治療 , 值得廣大中醫師學習、借鑒。
[1]趙天峰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恢復期 26 例療效觀察 .河南中醫 , 2009, 11(10):53-54.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 .中風病癥辨證診斷標準(試行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 2002, 19(1):55-56.
[3]韓雪華 .補陽還五湯合六味地黃湯治療腦梗死 48 例療效觀察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 2010, 31(3):15.
[4]韓崗 .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作用的實驗研究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 2010, 26(1):331.
2014-05-04]
450041 鄭州市上街區中醫院中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