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行琴
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合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
任行琴
目的 總結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合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已確診為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 100 例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 50 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綜合使用合理護理干預。護理前后使用疼痛評定法與焦慮自評量表分別為兩組患者胸痛的疼痛程度和焦慮情緒進行評分。結果 對治療組應用合理的護理干預之后 , 治療組患者胸痛的疼痛程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 , 相對對照組也有了顯著提高 ;患者的焦慮情緒也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 并且跟對照組進行對比 , 預后有明顯提升 (P<0.05)。結論 合理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情緒 , 同時顯著緩解患者胸痛的程度 , 護理效果令人滿意 , 各醫院可推廣借鑒。
合理護理 ;不穩定型心絞痛 ;臨床效果
不穩定性心絞痛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 其臨床表現介于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1]。臨床的有效治療可幫助此類患者恢復 , 同時有效及時的護理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此次研究本院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綜合實施了合理護理的護理干預 , 現將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09 年 4 月 ~2013 年 12 月至本院進行治療的 100 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 , 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 50 例 , 其中男 29 例 , 女 21 例 , 年齡最小的 43 歲 , 最大的 80 歲 , 平均年齡 (63.5±7.5)歲 , 不穩定性心絞痛合并高血壓者 12 例 , 糖尿病者 10 例 , 高脂血癥者 8 例。對照組 50 例 , 其中男 28 例 , 女 22 例 , 年齡最小的 41 歲 , 最大的 81 歲 , 平均年齡 (64.0±8.2)歲 , 不穩定性心絞痛合并高血壓者 11 例 , 糖尿病者 11 例 , 高脂血癥患者 7 例。對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并發癥等一般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診斷與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 (WHO/ISFC)共同制訂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3]中關于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與排除標準。在此基礎上 , 排除確診為心臟類神經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疾病導致的胸痛等患者;排除心律失常、心肺功能重度不全的相關患者;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疾病的患者;排除有精神障礙的患者。
1. 3 方法 兩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無明顯差異。治療后 , 患者給予常規不穩定性心絞痛護理干預。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綜合應用合理護理干預方式。具體如下 : ①建立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可更換室內窗簾顏色 , 變為綠色、橙色等積極向上的顏色 , 可對房間進行適當裝飾 , 使患者切身體會到家的溫馨 , 使其享受到安全、舒適的病房環境。②在護理人員正式上崗之前 , 要對其進行系統的合理護理的相關內容、意義、內涵和護理合理的必要性等方面進行培訓 , 從而大大提高護理人員對合理護理的內容內涵必要性的認知。護理人員的護理觀念應與時俱進 , 具有合理人性的特點 , 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 , 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隱私及生命存在價值。③合理的護理程序。當患者第一次進入病房時 , 護理人員應當將患者護送到其所在病房 , 并在之后的護理過程中 , 向患者詳細介紹其主治醫師和護士的相關信息 , 并時常面帶微笑、和藹細心 , 對患者不清楚的問題要耐心的進行解釋 , 不可敷衍了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安全健康知識普及 , 并同時加強巡視 , 在患者面前要保持鎮靜 , 有條不紊 , 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當患者出現情緒波動時 ,要輕聲安慰患者 , 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決心。進行護理相關操作時 , 要對患者講明并囑咐患者配合 , 態度要細致耐心。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時間均為2個星期。
1. 4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護理前后使用疼痛評定法與焦慮自評量表分別為兩組患者胸痛的疼痛程度和焦慮情緒進行評分。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 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 采用χ2檢驗 , 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分 對照組和治療組護理干預前焦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干預后治療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胸痛的疼痛程度評分 對照組和治療組在護理干預前胸痛的疼痛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干預后治療組胸痛程度評分結果顯著降低 ,低于對照組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對比 ( x-±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胸痛程度評分 ( x-±s)
不穩定性心絞痛易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 , 大大威脅著患者的安全[4]。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因病情、家庭等因素會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的心理情緒 , 極大的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和康復[5]。合理人性的護理干預是在護理的服務中 , 主要以患者利益為中心 , 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 用心為其提供生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優質服務 , 充分尊重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享用權和保密權 , 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意愿。給予患者人性合理的照顧 , 使其在心理、生理、精神上都處于舒適滿足愜意的狀態。護理工作人員要注意對患者良好情緒的保護 , 在跟患者直接交流時 , 要保持表情平和、態度和藹、言語規范、語氣溫柔 , 努力給患者一個安逸溫馨的治療環境。
本研究中 , 對治療組應用合理的護理干預之后 , 治療組患者胸痛的疼痛程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 , 相對對照組也有了顯著提高 ;患者的焦慮情緒也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 并且跟對照組進行對比 , 預后有明顯提升。這有力證明了合理護理的干預可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明顯改善 , 同時顯著緩解患者胸痛的疼痛程度 , 效果滿意 , 可在各醫院推廣。
[1]孟錫敏 .護理干預措施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 2011, 4(5):88-89.
[2]王洪石 .淺談對心絞痛患者的護理體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 2013, 7(21):200-201.
[3]于建輝 , 陳敏芝 , 劉靜 .不穩定型心絞痛高齡患者負性心理調查及護理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 2011, 5(3):5.
[4]王靜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 2012, 9(5):45-46.
[5]戴建娟 , 陳士良 , 張光君 .小劑量尿激酶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心腦血管病防治 , 2012, 12(2):169-171.
2014-04-14]
472200 河南省盧氏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