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說話”能力在人才的綜合素養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模塊的有效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口語交際訓練;有效途徑;實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然而縱觀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堂,低年級的兒童說話積極性高,表現欲強,無所顧忌,想說就說,但一到中高年級,課堂就越來越沉寂,學生在教師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仿佛一個個“小老頭兒”“小老太太”。如何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來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率先垂范,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教師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基于“向師性”理論,一位教師,如果希望他的學生說話流利、通暢,能出口成章、妙語連珠,自己首先就應具有這方面的才能,自覺培養這方面的素質。教師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以身為范,讓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仿效自己,在潛移默化中使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二、創設語境,借助教材抓契機練說
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教材,更加注重人文性和生活性。就拿筆者執教的蘇教版語文教材來說,優美的故事、生動的寓言占據了不少篇幅,這樣題材的課文,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興趣濃,往往是課文學完,很多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故事的情節和結局中,此時,教師就可以抓住契機指導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說話、大膽表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別》一文后,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在仿真的情境中,讓他們大膽展開想象,還原友人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景,體會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這樣的設計,不僅遵從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讓他們有話可說、有物可言,同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口語訓練的效果。
三、滿足要求,保護學生說話的興趣
大千世界,奧妙無窮,在學生幼小的腦袋里面,充滿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也會層出不窮地出現。比如,執教《所見》,學生對詩文產生質疑:“牧童的‘歌聲振林樾,為什么蟬還在鳴叫?”這樣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的問題,體現的是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學生問話的需求,及時抓住他們提問題這個契機,因勢利導,開展充分交流,在問與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四、活動引路,游戲中鞏固說話技能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熟練的技巧和技能都是勤學苦練得來的。我們可以有選擇地為學生設計一些口語訓練的小活動。比如,開學伊始,我班學生進行了“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活動。對于不喜言辭的中高年級學生來說,活動開始的初級階段很重要,題材不限,形式多樣,可以講身邊人、身邊事、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告訴大家電視、電影的一個精彩片段、鏡頭,還可以講笑話、背古詩,什么都行,從而“解放學生的口,使他們能談”(陶行知語)。之后再提高要求,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尋求一些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人、景、事,精心設計話題,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說話規范、有條理、生動、流暢,達到人人敢說、人人會說。
口語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效工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口語訓練,立足教學實際,結合中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切實用些心思,下點工夫,提高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王群.口語交際訓練教程[M].漢語詞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