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娜
慢性高血壓孕婦妊娠中期并發子癇前期的危險因素探討
張軼娜
目的探討患有慢性高血壓的孕婦在妊娠中期并發子癇前期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方法10例妊娠中期并發子癇前期孕婦作為觀察組, 同進選取同期的10例慢性高血壓妊娠無并發子癇前期孕婦作為對照組。對兩組臨床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患有慢性高血壓孕婦在妊娠前期尿蛋白檢測陽性率和發生子癇前期幾率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此類孕婦妊娠中危險因素與血中尿酸、血紅蛋白等指標有關。結論慢性高血壓孕婦妊娠中通過對尿酸和血液高凝狀態的檢測來診斷子癇前期的發生。
慢性高血壓孕婦;妊娠中期;子癇前期;危險因素
孕婦患有慢性高血壓屬于高危妊娠的一種情況, 其中并發子癇前期的幾率比較高, 達到了25%左右[1]。本次研究主要是將本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壓妊娠中并發子癇前期孕婦檢測數據進行回顧分析, 得到預測子癇前期發生的預測指標。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10例妊娠中期并發子癇前期孕婦作為觀察組, 同時選用同期的10例慢性高血壓妊娠無并發子癇前期孕婦作為對照組, 對兩組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方法 對孕婦的具體情況進行記錄和登記, 包括高血壓、尿蛋白等;同時對孕早期、中期、晚期的血壓、尿蛋白、血液指標以及肝腎功能進行監測。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孕婦不同孕期的基本情況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平均動脈壓和蛋白尿含量方面, 孕前期和中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是孕晚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不同孕期的基本情況見表1。
2.2兩組孕婦妊娠20周后血液生化指標情況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血小板計數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是在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尿酸、乳酸脫氫酶、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方面,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妊娠20周后血液生化指標情況見表2。
表1兩組孕婦不同孕期的基本情況比較
表1兩組孕婦不同孕期的基本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例數平均動脈壓(mm Hg)蛋白尿含量 (g/24 h)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對照組觀察組95.8±5.7 97.5±6.2a10 10 93.8±4.7 94.5±3.2a94.2±3.9 134.3±2.2b0.143±0.07 0.153±0.10a0.163±0.03 0.189±0.04a0.186±0.05 2.135±0.11b
表2兩組孕婦妊娠20周后血液生化指標情況比較
表2兩組孕婦妊娠20周后血液生化指標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
孕婦患有慢性高血壓可能并發子癇前期, 如何有效的預測和控制相關的風險, 保障母嬰的健康是臨床上比較關注的課題[2]。子癇前期孕婦血液和尿液中的相關指標可以用來監測并預防和預測子癇前期的發生[3]。
本次對比研究臨床檢測數據, 對兩組孕婦的孕前指標檢測發現蛋白尿陽性方面, 觀察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說明, 孕前檢測蛋白尿陽性可能該孕婦易于并發子癇前期。同時對兩組孕婦不同孕期的平均動脈壓和蛋白尿含量進行監測, 結果顯示孕晚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血液相關指標監測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尿酸、乳酸脫氫酶、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 相關血液指標升高,是人體處于血栓的病理狀態的提示, 說明血液處于高凝血狀態容易導致子癇前期。
綜上所述, 慢性高血壓孕婦妊娠中可通過對尿酸和血液高凝狀態的檢測來預測子癇前期的發生。
[1] 靳瑾, 張國偉, 郭雪箐, 等.慢性高血壓孕婦合并子癇前期的危險因素.廣東醫學, 2011, 32(12):1577-1579.
[2] 楊孜, 王伽略.子癇的臨床處理與搶救.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1,27(2):6.
[3] 王麗紅, 田書香.重度子癇前期合并腦出血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19):79-80.
2014-05-21]
464300 河南省息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