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麗 宋光耀
853例液基細胞學陽性結果與組織學對照分析
湛麗 宋光耀
目的探討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方法(TCT)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意義。方法對照分析853例液基細胞學陽性結果與組織學結果。結果853例包括鱗狀細胞異常768例, 腺細胞異常82例, 其他惡性腫瘤3例。細胞學診斷鱗狀細胞病變中, ASC-US和ASC-H的組織學結果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SIL、HSIL、SCC的符合率分別為72.82%(142/195)、88.76%(229/258)、100.00%(6/6),隨病變程度增加而升高。腺細胞病變包括AGC 67例、ACC 15例, 其中AGC組織學診斷為炎癥占53.73%(36/67), 鱗狀上皮病變占28.36%(19/67), 腺上皮病變僅占17.91%(12/67)。ACC 15例, 組織學結果中5例為宮頸腺癌, 7例為子宮內膜腺癌, 3例子宮外來源腺癌均有相關檢查提示或手術病史。結論TCT對宮頸鱗狀細胞病變的篩查優于腺細胞, 臨床檢查及病史結果對判斷ACC來源起一定作用。
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宮頸癌;篩查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方法(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已經廣泛應用于宮頸癌的篩查。選用儀器耗材不同, 采樣制片過程各異, 診斷醫生水平不一共同影響著篩查結果, 文獻報道的細胞學陽性結果與組織學符合率存在很大差異, 尤其是腺細胞病變。本研究分析本院2013年853例門診行TCT檢查的陽性病例與組織學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探討TCT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意義。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6月間大連市婦幼保健院門診行TCT檢查提示異常并行陰道鏡檢查及活檢患者組織學與細胞學結果共853例, 包括鱗狀細胞異常768例, 腺細胞異常82例, 其他惡性腫瘤3例。患者年齡19~82歲, 中位年齡41歲, 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細胞學診斷結果經2名有經驗的醫生重復閱片確認。
1.2液基細胞標本采集及處理 采用專用宮頸刷分別收集宮頸外口和頸管的脫落細胞, 放入ThinPrep細胞保存液中,經ThinPrep 2000系統程序化處理后, 制成薄層細胞涂片, 95%酒精固定, 巴氏染色。
1.3TCT診斷標準 細胞學陽性病變診斷標準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會推薦的TBS分級系統[1], 包括不典型鱗狀細胞不能明確意義(ASC-US)和不除外上皮內高度病變(ASC-H)、不典型腺細胞(AGC)、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LSIL)、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和腺癌(ACC)。
1.4臨床檢查 鱗狀細胞病變醋酸白試驗陽性或碘試驗陽性病變區行陰道鏡活檢, 病變不典型者常規行3、6、9、12點活檢, 腺細胞異常標本主要通過陰道鏡檢查、宮腔鏡檢查及住院后手術, 標本經10%福爾馬林固定后行組織學檢查。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鱗狀細胞病變與組織學結果比較 853例細胞學陽性患者, 768例鱗狀細胞病變患者的組織學結果:包括炎癥52例(6.77%), CINⅠ+HPV 355例(46.22%), CINⅡ 165例(21.48%), CINⅢ183例(23.83%), SCC 13例(1.69%)。214例細胞學診斷為ASC-US, 組織學提示85.98%(184/214)伴有不同程度的鱗狀上皮內病變和(或)HPV感染;95例ASC-H, 組織學結果為CINI和(或)HPV感染及以上病例占89.47%(85/95), 與ASC-US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組織學結果比較, LSIL、HSIL、SCC的符合率分別為72.82%(142/195)、88.76%(229/258)、100.00%(6/6), 隨病變程度增加而升高。ASC-US、ASC-H、LSIL、HSIL、SCC的陰性率分別為14.02%(30/214)、10.53%(10/95)、4.10%(8/195)、1.55%(4/258)、0(0/6), 隨病變程度增加而降低。詳見表1。

表1鱗狀細胞病變與組織學結果對比分析(n)
2.2腺細胞病變及其他惡性腫瘤 腺細胞病變包括AGC 67例、ACC 15例。AGC 67例組織學診斷為炎癥占53.73%(36/67), 鱗狀上皮病變占28.36%(19/67), 腺上皮病變僅占17.91%(12/67),包括9例CGIN和3例EIN。ACC 15例組織學結果中5例為宮頸腺癌, 7例為子宮內膜腺癌, 3例子宮外來源腺癌, 其中1例為卵巢透明細胞癌術后復發;2例超聲提示卵巢實性包塊,實驗室檢查CA125明顯升高, 術后病理提示卵巢漿液性腺癌。另3例細胞學直接診斷其他惡性腫瘤, 組織學結果2例為宮頸小細胞癌, 1例為宮頸小細胞無色素性惡性黑色素瘤。
文獻報道[2], ASC-US在正常人群篩查中不超過3%~5%,真正的ASC-US潛存12%~20%的CIN。本資料結果顯示,細胞學診斷ASC-US, 組織學陽性率高達85.98%(184/214)。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資料作者發現, 這部分患者HPV檢測結果陽性達95%以上, 部分病例檢查出多種HPV感染, 且大部分是高危型。正常情況下, ASC-US患者建議6個月后復查TCT。資料提示, 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 潛在CIN風險明顯>20%, 建議行陰道鏡檢查及組織學檢查以明確診斷。復習涂片也發現, 組織學診斷CINⅡ、CINⅢ或SCC,而TCT提示ASC-US的患者, 多為出血或炎細胞過多, 用于診斷的鱗狀上皮細胞數量偏少。針對這樣的涂片, 細胞學醫生且不可輕易做出診斷, 應仔細查找蛛絲馬跡, 同時提醒臨床醫生進一步檢查, 如陰道鏡檢查及活檢或治療后及時復查。
細胞學診斷LSIL、HSIL、SCC與組織學結果比較, 符合率分別為72.82%(142/195)、88.76%(229/258)、100.00%(6/6),即隨著病變程度的增加與組織學結果的符合率升高, 而陰性率隨病變程度增加而降低[3]。該部分細胞學診斷可重復性較好。部分患者活檢結果為炎癥, 可能是活檢未取到病變組織或細胞學過診斷。此時, 需復查涂片和與臨床醫生溝通。對于ASC-H患者, 其潛在CIN的百分率明顯高于ASC-US, 處理方式與LSIL、HSIL、SCC一致, 應行陰道鏡檢查及組織學活檢。
宮頸腺細胞病變的診斷結果可重復性較差, 一定程度上存在過診斷或漏診, 尤其是AGC的診斷, 對細胞學醫生來說始終是難點[4]。做出的AGC診斷中, 組織學結果除了CGIN、EIN外, 大部分為炎癥引起的反應性改變, 部分為鱗狀上皮內病變。對于細胞學ACC的診斷, 除了考慮細胞形態學改變外, 臨床資料對病變的來源起一定提示作用。診斷的15例ACC, 其中5例原發部位為宮頸;7例來源子宮內膜,超聲提示宮腔內異常回聲;3例子宮外來源的ACC, 均有超聲提示或手術病史。
另外3例細胞學診斷其他惡性腫瘤, 2例組織學診斷小細胞癌, 1例為小細胞無色素性惡性黑色素瘤。小細胞癌在涂片中顯示細胞相對均一, 有窄而深藍色的胞質, 核染色質深染, 有顆粒狀或點狀的染色質和不太清晰的核仁, 腫瘤細胞單個或成群分布, 核常呈鑲嵌狀。經組織學證實為小細胞無色素性惡性黑色素瘤細胞學形態特點, 與小細胞癌相比,細胞體積略大, 胞漿稍多, 可見清晰的核仁。因病例少見,診斷經驗不足, 細胞學沒能明確做出診斷,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方法取代傳統巴氏涂片以及TBS報告系統取代傳統巴氏5級分類應用宮頸癌的篩查, 顯著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由于細胞學依據脫落細胞形態學的改變間接的判斷病變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診或過度診斷, 因此不能作為宮頸病變的最終診斷依據[5]。臨床醫生需結合臨床檢查、陰道鏡檢查,并最終以組織學結果作為最后診斷。
[1] Davey DD.Cervical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the Bethesda Systam.Cancer J, 2003, 9(5): 327-334.
[2] 顧美皎.TBS系統中異常上皮細胞的診斷和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3, 19(8):466-467.
[3] 馬景麗, 王金桃, 丁玲, 等.薄層液基細胞學技術對宮頸疾病診斷價值評價.實用預防醫學, 2007, 14(6):1724-1726.
[4] 徐小紅, 劉樹范.非典型腺上皮細胞的以及進展.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4, 39(4):284-285.
[5] 張江宇, 賴日權, 張佳立, 等.宮頸液基細胞學涂片假陰性原因分析.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05, 21(6):663-665.
2014-06-03]
116033 大連市婦幼保健院病理科
宋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