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建文,李 倩,張玉嶺,唐 輝,陳忠明
·高原醫學·
滇西不同海拔地區健康人體液免疫和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研究
子建文,李 倩,張玉嶺,唐 輝,陳忠明
目的 探討滇西不同海拔地區健康人群體液免疫和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方法 對在我院健康體檢人員按地區海拔高度分為4組:大理組(海拔1970 m)、維西組(海拔2300 m)、香格里拉組(海拔3280 m)和德欽組(海拔4000 m),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補體C3、C4含量,采用流式細胞技術檢測靜脈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結果 大理組與維西組比較,IgG、IgM、IgA、C3、C4水平相無顯著差異(P>0.05),大理組和維西組的IgG、IgM、IgA、C3、C4水平明顯低于香格里拉組(P<0.05),香格里拉組的IgG、IgM、IgA、C3、C4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P<0.05);大理組CD3+、CD8+水平明顯低于其他3組(P<0.05),維西組CD3+、CD8+水平明顯低于香格里拉組和德欽組(P<0.05),香格里拉組CD3+、CD8+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P<0.05)。大理組與維西組和香格里拉組比較,CD4+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但明顯低于德欽組(P<0.05);維西組與香格里拉組比較,CD4+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但明顯低于德欽組(P<0.05);香格里拉組CD4+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P<0.05);結論 滇西不同海拔高度地區健康人群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變化不同。
滇西;高原;免疫球蛋白;補體;T淋巴亞群
高原低氧環境下人體免疫功能的變化已有報道,但對滇西高海拔地區健康人群體液免疫和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尚未見報道。為了觀察滇西不同海拔地區健康人群體液免疫和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本研究對云南滇西地區4個海拔高度地區的健康成人體液免疫(IgG、IgM、IgA、C3、C4)和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進行檢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成人為研究對象,排除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腎疾病患者,且經詢問在體檢前1 w內未服用過任何藥物。其中大理地區(海拔1970 m)為大理組,共753人,年齡24~67歲,平均44歲;迪慶開發區及維西地區(平均海拔2300 m)為維西組,共569人,年齡25~65歲,平均42.5歲;香格里拉地區(平均海拔3280 m)為香格里拉組,共692人,年齡23~61歲,平均40.5歲;德欽地區(平均海拔4000 m)為德欽組,共457人,年齡20~53歲,平均43歲。4組的年齡和性別之間無統計學差異,各組研究對象均在各自地區生活超過10年。
1.2 研究方法 清晨空腹采集受檢者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用日本東芝公司TBA-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中IgG、IgA、IgM、C3、C4含量,所用試劑、定標液、質控品均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同時采集含EDTA-K2的抗凝血2 ml,用貝克曼庫爾特流式細胞儀(FC500 MCL)及其配套試劑,檢測抗凝血中T細胞亞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所有操作均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2.1 各組血清體液免疫指標比較 大理組與維西組比較,IgG、IgM、IgA、C3、C4水平無顯著差異(U=0.09、0.52、0.24、0.36、0.43,P>0.05);大理組和維西組的IgG、IgM、IgA、C3、C4水平明顯低于香格里拉組(U=4.32、5.21、4.36、5.33、4.85,P<0.05);香格里拉組的IgG、IgM、IgA、C3、C4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U=4.85、5.36、4.56、9.63、5.24,P<0.05)。見表1。
2.2 各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大理組CD3+、CD8+水平明顯低于維西組(U=2.12、2.63,P<0.05)、香格里拉組(U=3.59、4.25,P<0.05)和德欽組(U=5.26、6.85,P<0.05),維西組CD3+、CD8+水平明顯低于香格里拉組(U=4.39、5.29,P<0.05)和德欽組(U=4.85、5.62,P<0.05),香格里拉組CD3+、CD8+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U=4.09、5.28,P<0.05)。大理組與維西組和香格里拉組比較,CD4+水平無顯著差異(U=0.14,P>0.05;U=0.08,P>0.05),但大理組CD4+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U=3.96,P<0.05);維西組與香格里拉組比較,CD4+水平無顯著差異(U=0.36,P>0.05),但明顯低于德欽組(U=4.06,P<0.05);香格里拉組CD4+水平明顯低于德欽組(U=2.56,P<0.05)。見表2。
體液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是B淋巴細胞,機體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刺激時,B細胞產生應答增殖分化成為漿細胞,進而分泌免疫球蛋白[1]。高海拔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影響人體的自然生存環境也隨之發生變化,體液免疫系統也將發生相應的應答反應,以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作為體液免疫應答產物,其含量可反映機體體液免疫狀態[2]。本研究檢測結果顯示,大理組與維西組之間IgG、IgM、IgA、C3、C4水平無明顯變化,說明海拔升高不明顯、缺氧不嚴重和自然環境變化較小時,對機體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沒有大的影響。大理組和維西組與香格里拉和德欽組比較,IgG、IgM、IgA、C3、C4水平隨著海拔升高而增高,是由于海拔升高至3280 m以上時,缺氧程度和自然環境因素更趨惡劣,機體產生顯著的應答反應,可能刺激B淋巴細胞分化增殖,產生較多的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并激活補體使C3、C4水平增高。因此,隨著海拔升高,正常人群IgG、IgM、IgA和C3、C4水平的異常變化,可能既是正常的機體免疫調控和防御反應,也可能引起組織細胞自身變態反應和免疫損傷[3]。
細胞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是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的常見表面抗原為CD3、CD4和CD8,CD3+是總T淋巴細胞的標志,CD4+是輔助、誘導T淋巴細胞的標志,CD8+是抑制、殺傷T淋巴細胞的標志。淋巴細胞各亞群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相互協作、制約,共同完成免疫反應過程,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CD4+和CD8+之間互相協調穩定地調節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CD4+/CD8+的比值可作為機體細胞免疫平衡的一項指標,其比值過高過低均表明細胞免疫失常,可能產生免疫功能障礙或免疫性疾病,所以,CD4+/CD8+的平衡在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4]。本研究檢測結果顯示,在各組之間比較,隨著海拔升高,CD3+、CD8+水平增加,與彭海等[5]的報道結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發現,CD4+水平在海拔3280 m以下時,幾乎無變化;當海拔升高至4000 m時,CD4+水平明顯增高。可能是隨著海拔升高,缺氧所致機體生理負荷加重,應激性增高,CD3+和CD8+水平反應較敏感,增高明顯,而CD4+在4000 m時才明顯增高,也許是一種代償調節現象,以達到對機體的保護和免疫協調及穩定作用。CD4+/CD8+比值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是CD8+水平明顯增高,而CD4+水平增高不明顯,導致CD4+/CD8+兩群細胞比例失調,免疫功能紊亂,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性疾病。
綜上所述,在滇西不同海拔地區,隨著海拔升高,自然環境惡劣,尤其是高原地區缺氧嚴重,影響機體生理功能,健康成年人群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變化不同,可能導致機體免疫病理損傷的發生、發展。所以,進一步深入研究高原人群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變化,對高原疾病的防治,提高人群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價值。

表1 各組血清體液免疫指標比較(g/L)
注:與大理組和維西組比較,①P<0.05;與香格里拉組比較,②P<0.05

表2 各組T細胞亞群的比較
注:與大理組比較,①P<0.05;與維西組比較,②P<0.05;與香格里拉組比較,③P<0.05
[1] 趙武述,陳仁,卞志強.現代臨床免疫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7-9.
[2] 何鳳云,王穎,劉述信,等.肝硬化的免疫球蛋白、循環免疫復合物與血、尿輕鏈關系的探討[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4,14(11):666-667.
[3] 謝少文.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免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35-36.
[4] Mcmillan R,Wang L,Tomer A,et al.Suppression of in vitro megakaryocyte production by antiplatelet autoantibodies from adults patients with chronic ITP[J].Blood,2004,103(4):1364-1369.
[5] 彭海,吳世政,周晶萍,等.高原地區公路養護職工機體免疫功能的調查[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1(2):96-97.
671003 云南 大理,解放軍60醫院檢驗科
R 446.6
A
1004-0188(2014)09-0998-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9.028
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