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洵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外語系,福建 福州 350007)
電視實況轉播同傳是電視口譯的一種新形式,在伊拉克戰爭、日本地震等國際大事的報道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國人足不出戶就能同步了解世界各地第一手資訊。多年來,電視口譯的研究多數停留在介紹和經驗式探討的層面,也鮮有對其翻譯特點進行系統探討,致使電視同傳薄弱的研究現狀和自身日益迅猛的發展趨勢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系統研究電視同傳譯員翻譯特點對規范電視同傳研究及區分其與會議同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電視實況轉播同傳是電視口譯的一種形式。臺灣學者楊承淑(2005:75-77)將電視口譯具體分為四類:常態播出的“定時新聞口譯”;深入報道的“專輯影片口譯”;主題導向的“實況轉播口譯”及其突發事件的“緊急新聞口譯”。電視實況轉播同傳歸屬于實況轉播口譯,翻譯任務開始前譯員往往知道翻譯主題,但無法獲取遠在千里之外的發言人手中的發言稿。鳳凰衛視譯員溫爽就電視現場直播同傳指出:“譯員必須具有超強的應變能力,每次電視新聞直播的過程都會出現無數的未知情況,這時譯員一定要保持冷靜、靈活應變”(溫爽,2004:166-175)。
不難看出,電視同傳譯員需承擔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由于缺乏觀眾的重要反饋,更容易產生疲勞,導致翻譯質量不佳。 Kurz與 P觟chhacker(1995:350-358)對電視口譯與會議口譯聽眾的對口譯質量的期待做出對比分析,發現電視觀眾對譯員的要求高于會議口譯。會議口譯聽眾注重信息的準確度,而電視口譯觀眾則注重信息傳遞的流暢自然、悅耳動聽。
Baker(1998)在《翻譯研究百科全書》提出簡化是翻譯普遍性的一個特征。簡化可以被定義為“使譯文更加簡潔明了的一種趨勢”。她同時指出口譯中最重要的策略是簡縮(reduction)。楊承淑(2010:192)在同步口譯的簡化類型與規律中提出切分、轉置、簡縮、省略等對應譯法。同時還在同傳中引入了譯語初譯和再譯兩個概念對應同傳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譯法。
黃忠廉(1999:80-83)提出在翻譯實踐中,除全譯之外,還存在非全譯的情況,便稱之為變譯。變譯是譯者根據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減、編、述、縮、并、改等變通手段攝取原作有關內容的翻譯活動,是對原作的濃縮敘述。
電視同傳的過程中譯員在口譯過程中必須時時注意與源語發布保持同步,涉及復雜的認知過程。過程如下圖:

圖中的時間壓力主要來自現場直播同傳中聲音圖像的同步性。為了給觀眾營造現場感,譯員必須最大程度上做到聲音圖像的同步性。一旦譯員的聲音滯后于圖像,觀眾便會容易產生疏遠感,進而影響收聽意愿。由此可見,譯員在保證字正腔圓的同時又要兼顧翻譯速度。
圖中譯員的認知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現場直播同傳譯員在同傳箱外工作,受到各種外來技術因素干擾,間接造成理解困難;2.發言人遠在千里之外,譯員根本無法事先與其交流,譯員在演播室內同傳也無法得到觀眾的反饋,倍感無助;3.觀眾對譯員有很高的期望值,將譯員默認于等同于播音員。因此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應對多重壓力,在疲于應對的情況下,極易導致認知負荷失調。
根據法國的口譯理論家Daniel Gile(1995)提出的口譯認知負荷模型中的總體加工能力 (total processing capacity)的概念,當譯員的聽辨分析(L),產出(P),記憶(M)構成總體加工能力,正是由于譯員總體加工能力超載才導致了發生口譯失誤。吉爾同傳過程可以用如下的公式來表示:SI=L+P+M+C。另外,譯員處理每項任務的精力必須要不低于每項任務本身對精力的要求;否則,只要任意一項任務出現精力分配不足,各項指標就會相應受影響。因此適當地使用翻譯簡化策略有助于疏解壓力,獲得同傳中的再平衡。
鑒于上述分析,本文借用變譯理論,以鳳凰衛視三場奧巴馬電視講話的實況轉播同傳為研究對象,通過至下而上的方法深入觀察雙語轉寫文本語料中存在的特點,對電視實況轉播同傳中普遍出現的簡化現象嘗試進行分類研究。
首先,作者對譯員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明顯錯誤(誤解說話人的意思、詞語理解偏差、前后矛盾)做了統計,三位譯員錯誤率分別為6.48%、2.16%、8.03%,平均約為5%,均屬正常的范圍。排除了錯誤率,作者通過深入觀察搜集的語料,對簡化現象做出了如下歸類:弱化、省略、概括、偏移。
弱化指譯員在準確了解發言人意思的前提下對原文的結構及其用詞等方面進行適當“降溫”處理,使原來比較復雜的措辭變得淺顯易懂,以贏得時間和主動權。基于對語料的觀察,在三位譯員中弱化句子比例達到8.33%、8.03%、9.35%;平均達到8.5%左右。主要體現在于具體詞語、短句、語調及數字弱化。
例如:
ST:We’ve persevered because of a belief we share with the Iraqi people— a belief that out of the ashes of war,a new beginning could be born in this cradle of civilization.
TT:我們之所以如此地堅定,是因為我們與伊拉克人民共同有著一個信仰,那就是,在戰爭結束之后,伊拉克會有著新的未來。
分析:在發言人的源語中,我們不難發現如“ash;cradle”這種帶有文學化成分的隱喻詞語,若是直接將其對應地譯成中文,不免會使譯員一時陷入找詞困境。譯員在處理這些詞的時候巧妙地結合上下文直接譯為 “戰爭結束之后”;“伊拉克”。這種明晰化的處理方法十分值得提倡,因為其符合新聞語言簡潔明快、通俗易懂的特點。
省略指譯員在精力分配不足或是原文信息過于密集的情況下犧牲了部分原文的信息以換取總體信息完整的策略。省略在翻譯中較為常見,三位譯員使用省略的頻率分別為16.67%、20.14%、15.33%,平均達到18%。主要體現在于對句子中數字、專有名詞、排比結構以及句群的省略。
例如:
ST: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TT:對于貧窮國家的人們來說,我們將會站在你們的身旁,使你們有清潔的水,有土地可以耕種,有糧食可以吃。
分析:從這個例子很明顯可以看出發言人在并列這些排比的時候速度較快,而譯員在翻譯的時候只能依靠聽到的主體詞語抓主題思想。在聽到starved與hungry這兩個詞的時候,將這兩個詞當做兩個近義詞,而省掉了最后一個短語。但是譯員在處理這段信息時表現得很自然,并保持了整段信息的總體完整。
概括指的是在盡量留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用最簡潔的方式提取主干信息,力求言簡意賅。概括現象在三位譯員中出現的頻率分別為12.96%、12.23%、10.95%,平均占比為13%。主要體現在:對平行句式、帶有數字的包孕句、邏輯關系清晰的句群、及對高密集度句群的概括。
例如:
ST:As with the surge in Iraq,these forces will be in place for a limited time to provide space for the Afghans to build their capacity and secure their own future.?But,as was the case in Iraq,we can’t do for Afghans what they must ultimately do forthemselves.That’swhy we’re training Afghan Security Forces and supporting a political resolution to Afghanistan’s problems.And next August,we will begin a transition to Afghan responsibility.The pace of our troop reductions will be determined by conditions on the ground,and our support for Afghanistan will endure.But make no mistake:?This transition will begin—because open-ended war serves neither our interests nor the Afghan people’s.
TT:但是,就像我們在伊拉克的行動一樣,我們只能為阿富汗的安全部隊提供支持,為他們提供政治上的協助。但是最終的任務的完成還是要靠阿富汗人民自己。根據戰爭的具體情況我們會逐漸減少在阿富汗的部隊。因為這樣的一場戰爭不僅不符合我們的利益,也不符合阿富汗人民的利益。
分析:上述段落源語句子長,如果每個字對應翻譯則會顯得很吃力,因此譯員采用了踩點式概括,抓住最主要的邏輯聯系詞和大意進行歸納復述,達到很好的效果。譯文意思基本完整呈現,邏輯結構清晰,表達流暢。這與變譯理論中所提出的“述”相似,即不計較于字眼與原文的形式,將原文精髓用概要的形式呈現出來。
偏移指的是在現場直播同傳中,譯員在無法處理或理解所有信息的前提下,適當地將信息進行操縱,力求達到與上下文充分自然融合,連貫。主要體現在人稱、書面語和口語、修辭程度的偏移等。3位譯員偏移的總數占比分別為3.70%、5.04%、5.11%,平均為4%。
例如:
ST:Time and again these men and women struggled and sacrificed and worked till their hands were raw so that we might live a better life.They saw America as bigger than the sum of our individual ambitions;greater than all the differences of birth or wealth or faction.
TT:這些人努力地犧牲著并且讓他們的雙手變得越來越粗糙,使美國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看到,這些個人所做出的犧牲成就了我們國家的財富。
分析:我們很明顯能夠發現,譯文中的劃線部分與原文相比較基本不成對等。而原文劃線部分也相對難以理解。因此,造成了譯員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困難。然而,譯員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將前面聽到的內容與本詞巧妙地結合起來,讓觀眾感覺過渡自然連貫。此句發言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稱贊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而譯員巧妙的替代正好達到了這個效果。
通過對三位譯員簡化策略的分析和統計,作者計算出三個譯員簡化的句子數分別占句子總數的41.66%、46.76%、39.42%,簡化策略在電視同傳中主要以弱化、省略、概括、偏移四種形式大量地存在。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電視觀眾的知識背景不一,構成成分復雜,譯員只能簡化其中大量的專業術語,力求使其淺顯易懂。因此簡化不失為一個可行的策略。
本研究借鑒了其他學者在研究筆譯及其會議口譯的省略策略及對電視口譯,遠距離口譯的研究成果,并在其基礎上從電視現場直播同傳的視角研究電視同傳簡化策略。通過對一個多小時語料的系統梳理與統計,證明了簡化策略在電視同傳中的可行性,為之后的電視口譯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未來的研究可以更多搜集同一譯員的作品進行橫向比較,力求結果更加客觀。
[1]Baker,M.1998.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3]Kurz,I.,& P?chhacker,F.Quality in TV interpreting[J].The Translator,1995,(14):350-358.
[4] 黃忠廉.變譯(翻譯變體)論[J].外語學刊,1999,(3):80-83.
[5]溫爽.同聲傳譯在電視直播中的運用[A].柴明颎、張吉良(編).口譯的專業化道路: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66-175.
[6]楊承淑.口譯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7]楊承淑.口譯的信息處理過程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