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不斷與國際接軌,許多新穎的教學方式不斷推出,一股教育改革趨勢也成為潮流,不斷地督促著教學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這其中,小學語文學科也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了許多新穎的教學方式,效果比較理想的一個就是學科間綜合教學法,簡而言之,就是把其他學科結合到語文的教學中,進而增強語文教學的靈活性,在具體運用當中,把音樂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是最見有效的,所以,我們就著重學習一下這兩種學科間的混合教學方法,深刻地體會出音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加課堂氣氛,提高興趣
通常來說,語文教學分為基礎年級教學與高年級教學,基礎年級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這一階段的語文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識字與聽、讀;高年級教學是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這一階段的語文課主要是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如果單單地看這些教學的重點,難免會有一些枯燥和乏味,因為學習本身對于學生來講確實沒有“玩”的興趣高,但如果我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加入音樂的元素,那么效果一定會比單一的講解語文要好得多,因為音樂本身就融合了許多“玩”的因素在里面,這非常迎合學生的心態,也會增加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使教學得以成功。
二、情境渲染,使課堂教學更為形象
音樂可以非常形象地表達出一種思維感受,也可以渲染出極為豐富的情境,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輔助語文的教學,因為語言文字雖然也能夠描繪出一些情境,但它受其他因素的節制有很多,例如,學生本身的想象力等,如果一個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很強,那么不用通過音樂就可以理解文章想要講解什么;但反之,如果一個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很弱,那么再單單用語言的形容讓學生理解就有一定的困難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音樂的輔助了,讓藝術的思維融入想象當中,進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使課堂教學更為形象。
三、印象深刻,便于復習
學習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學”的過程,要做到學會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無論是在課堂之后還是考試之前,復習對于學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往往學習之后再經過一段時間來復習以前的內容,學生多少會遇到一些障礙,很可能因為時間的關系而導致一些知識的忘記,但如果當時教師的教學是使用音樂與語文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話,那么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容一定會印象深刻,進而在復習的過程中也就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就是新穎的,令人記憶猶新的,所以音樂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使復習的過程更加容易。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清河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