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福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今天看來此言尚有很大的科學性。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講解當做重要的課堂教法,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從頭講到尾,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其結果是教師講得越多,學生所得愈少。其實,學生知識的獲得要遵循:“理解吸收—記憶積累—轉換創造”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要讓學生主動地去接受知識,才能理解好、記憶深刻,才適合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規律。因此,我認為課堂教學中的“讀”比“講”更重要。
任何一種事物只有“熟”才能被接受、理解。學生接受新知識也必須先熟練,在熟練中理解。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多讀,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只有放手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多讀、多說、多想;提倡讓學生多讀少講,以讀帶講,以講促讀,讀講結合。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或經過學生自己努力能理解的教師不講。但讀要靠教師的指導,避免盲目地讀,不能只圖遍數,不圖效果,要一邊讀一邊理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己要置身于課文之中,沉浸在語境、意境之列,所得知識靈活,自然有創造性。學生讀課文時不可能一遍讀懂,要循序漸進。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這樣大多語意學生在讀中就能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然后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抓住重點部分反復讀,求得對課文內容有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在讀中圈點、勾畫、圈畫出重點詞語、句子或疑難之處,以便互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在讀中體會情感、語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對文中表現思想感情的重點句子或段落,要指導學生重點研讀,進一步挖掘思想內涵,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讀,學生自主收獲的東西比教師直接灌輸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課堂教學中要把“讀”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讀課題,抓住重點詞語,可了解寫法上的偏重,也可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內驅力;讀目標,掌握本課學習方向,沿此要求逐項達標,學生學習課文有明確的目的,就會少走彎路;讀課后練習,明確課文重點,知道自己對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更好的反饋。總之,讓學生親自去讀,去思考,要比教師念一遍效果好得多,只有多讀才能發現疑難,才能找到題眼,開發思維能力。“讀”在課堂教學中雖很重要,但也要與“講”緊密結合,二者要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讀,為促進學生更好的讀。“講”是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講,是為學生更好閱讀服務的。
(作者單位 河南省范縣陳莊鄉中心校)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