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種娥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類自身發展必須的,也是人類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學校的責任是創造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發展的地方,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當“伯樂”挑選“千里馬”而淘汰“劣馬”。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佳發展。
因材施教最早見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我們平時教學中要考慮到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認識層次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產生學習興趣,然后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由于學生的潛能及其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再加上社會發展要求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就要求我們改變單一齊整的教學局面堅持因材施教。無疑,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研究和探討更是有必要的。教無定法,結合我十年的實際教學,淺談一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一、從學生自身的情況出發,始終面向每一個學生
如今的學生受家庭、社會的影響,行為和思維及世界觀等都存在差異,而我們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思考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
但是在教學中,有很多環節很容易與學生產生距離:一是教師在布置作業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地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和反饋,這樣學生就不知道自己作業的對錯,得不到及時的改正,記得一次放學布置作業:乘法口訣一定要背會,第二天早自習前我要檢查訂正,結果第二天早上因為有事情沒有訂正,結果幾個學習好的學生來找我讓我檢查,我忙說:你們先去吧,老師忙呢,結果好學生很失望,學困生很慶幸。二是學生的行為表現在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在平時的學習中呈現出的各種行為特點,教師也要及時地關注,這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三是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習上都比較被動,教師就要采用恰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逐漸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真正讓學生愛學習。四是作為教師應徹底消除偏見,不可厚此薄彼,武斷地亂貼標簽,一棒子打死學生,誤導學生,而成為“扼殺”學生成長的兇手。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無類,人人都應得到公平的教育。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問題要有目標性
教師在備課時會考慮到問題的設計,尤其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問題太難或太簡單的都會影響到課堂的總體教學。尤其教師的問題難度過高,基本上中等以下的學生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讓課堂了無生趣,成為尖子生的舞臺。
2.練習設計在質和量上要有層次性
在教學時,知識技能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學生都要掌握,而有的知識技能只要求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掌握就可以了,而老師如果不對學生了解,來一個滿堂灌,都要求會,難免會拔苗助長。所以,教師進行練習設計時一定要統籌兼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練習。
3.多給學生時間,等待發現學生的差異和出彩的方面
任何一門學科的偏廢都會影響學生的今后發展,就好像“木桶效應”,裝水的多少取決于最低的那塊桶板,而不是最高的,就基礎教育階段的各科內容及其相應的標準和要求而言,除了極個別智力障礙的學生,都不存在學不了學不好的問題,只是因為我們的考試、升學、教師的急功近利,沒時間等那些學得慢的學生,沒時間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強調的是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發展時間、空間和機會,從而使學生成為各種類型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學情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一定要基于教師對學生全面地掌握和分析之下,權衡利弊,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這樣才能心中有數,做到因材施教。
1.讓學生學會自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自學、會學,讓學生充分感受跳起來“摘蘋果”的喜悅,而不是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學習,也是因材施教。
2.小組合作很重要
我所說的小組合作不是那種公開課或是優質課上的小組合作,是指局限于2~3人的小組,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分組,一般在重點知識的講解和推理時,可以運用小組合作,這樣利用化整為零,再化零為整的方式,便于教師開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個別輔導。
小學數學教學單一,然而面對性格、能力、成績有差異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正視學生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德的差異,允許其不同發展水平、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的存在,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的。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BY[2013]G031。
(作者單位 甘肅省景泰縣第六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