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永新
隨著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成為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在給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情境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中,一定要結合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這樣才能真正借助物理學科的教學教會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實現從教物理到用物理教的轉變,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以下就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幾個主要特點及在教學設計中這些特點如何與新課程理念有效結合談幾點看法,供參考。
物理學科特點之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
觀察和實驗是建立物理概念、認識物理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物理學的基本方法。物理實驗具有真實、形象、生動的特點,通過觀察和實驗能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中要重視物理實驗,充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提供實驗器材,創設學生動手實驗,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的氛圍。設計一些“觀察與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思考。杜絕只講不練、紙上談兵的作法。
物理學科特點之二:緊密聯系實際
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蘊涵著大量的物理知識,學習的物理知識可以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問題。因此,緊密聯系實際是物理教學的鮮明特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也強調指出:“高中物理課程在內容上應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加強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的聯系,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學思想,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在教學設計時要通過多種渠道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通過提供對相關的物理知識聯系實際的素材,讓學生去感受物理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的知識時,給學生觀看有關人造地球衛星、航天飛機、空間站的錄像片。可以讓學生列舉和物理知識相關的各種親身體驗的活動,如,講超重、失重內容時,讓學生談生活中乘坐電梯、到游樂場乘坐過山車的體驗等。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查閱資料來了解物理知識在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物理知識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極大影響,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促使學生關心社會實際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物理學科特點之三:具有明確的結構性
物理學有其自身的知識系統,存在簡明的知識結構。教學過程設計要從整體著眼、部分入手、統籌考慮,以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知識本身,更要重視知識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既見到樹木,又見到森林”。
物理學科特點之四: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物理學在知識的掌握和問題的解決方面有許多內容需要分析論證、邏輯推理,即思維上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教學設計中,既要提出對現象進行簡單歸納、概括的問題,還要提出一些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運用概念、規律進行推理和解答的問題。要在重視物理結論的同時,更加注重物理結論的得出過程,即重視由已知到未知、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關系。教學中利用好這一特點,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和科學素質的培養。
物理學科特點之五:物理知識的抽象思維性
物理學科知識本身及物理知識的認知過程具有抽象思維的特點,這給物理教學和物理學習都帶來許多困難,但這也為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創造了良好條件。教學設計中要重視物理情境與物理現象的展示,通過對物理現象的感知和對物理情境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另外,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客觀事物形象化、具體化,使事物的形、聲、色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加快學生的感知進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物理學科特點之六:嚴格的數學量化性
物理規律中的物理量之間都由數學建立起了定量的關系。物理是數學研究的對象,數學是研究物理的工具。教學設計中要注重把物理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和把數學問題轉變為物理問題的操作訓練,加強學生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了解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理解自然界的物理問題是有規律的,這些規律是可以認知的。
總而言之,物理有它獨特的學科特點,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在重視新課程理念的同時,更要重視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只有兩者的有機結合才是好的設計,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通過學科教學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姚躍涌.高中新課程物理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3.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大同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