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英
摘 要:口語交際是一種綜合素質,不但要讓學生去說,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去聽、去想,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是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其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不如說是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鍛煉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創設口語交際環境,巧妙安排課堂內容,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訓練渠道和形式,把握各種機會,讓學生在眾多的語言學習實踐中學習口語交際的基本知識,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就如何將口語教學貫穿到語文課堂中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對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生應當“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在小學階段,口語交際訓練雖然包含聽、說訓練,但不同于“聽話、說話”訓練,它注重的是訓練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的口語能力。
一、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關系著學生的終身。事實表明,雖然很多學生能取得好成績,但表達能力卻十分欠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有后續外部因素外,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也難逃責任。我國小學階段口語交際教學,特別是牧區小學中的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學生的寫作能力高于說話能力
他們是筆尖上的“巨人”,但卻是口語上的“矮子”。在作業上表現很好,但在課堂上卻不敢開口,不善交流。雖然這與學生的性格不同有很大關系,但外部環境因素的塑造也不能忽視。
2.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流時語言表達不完整
在小學的初級階段,應該是學生天真爛漫的時段,除去詞匯量不足等因素,他們應該能夠階段性地說出完整的語句。但事實表明,不僅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甚至中高年級的學生也存在說話不完整、語意表達不清的現象。
3.學生表達積極性普遍不高
教師組織討論交流或分角色表演,明顯能看到學生的畏懼、猶豫的狀態,根本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有的教師對回答欠佳的學生欠缺真誠的鼓勵,這會直接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受挫,從而壓制學生說話的積極性。
二、造成口語交際教學無法有效落實的原因
1.不能正確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
(1)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認識存在片面性,在實踐教學中認為安排專門的課時訓練沒必要,口語交際課形同虛設。
(2)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普遍認為成績好、分數高最重要,忽視口語能力的鍛煉。
(3)家長在孩子形成口語能力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很多家長忙于工作,不能保持和孩子的交流溝通,造成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交際能力。
2.語文教學形式僵化,課堂互動性差,學生興趣不足
口語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溝通、互動的方式進行綜合培養。語文課堂的形式有待多元化,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無法從容地把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充分地進行討論交流,也沒有時間對他人的想法發表自己的看法。
3.課堂以外,普通話的接觸面少
在牧區地區,學生使用普通話的習慣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中。課堂上有任務驅動,學生迫不得已使用正規的普通話,但一旦脫離課堂,就使用方言交流,沒有形成時時說普通話的習慣,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訓練。普通話的接觸面少,對推進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創新語文教學,讓口語交際能力在多方配合中提高
語文教學的特性在于它的課堂不僅局限于以教室為主體的課堂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就要課上、課下雙課堂兼顧。
1.以課堂作為主渠道,用多樣的形式實現高效的口語交際教學
(1)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精心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使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自我表現欲望增強。學生就會帶著情感,走進創設的情境,最佳地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多媒體進課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設備,通過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錄像,給學生創設生動、逼真的口語交際環境,領略普通話的魅力,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口語交際情境中激活語言思維,激發交流興趣。
(3)多元互動,營造氛圍。口語交際必須通過大量實踐鍛煉,才能內化為能力。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種形式,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動態的交際中反復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2.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它具有長效性。需要老師和家長配合。老師在課下,應該大力營造這種交際的氛圍,敢于在陌生人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教師也要和家長多多交流,讓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家長交流,鼓勵他們再忙也要和孩子交流,而且在說話時要使用普通話。
參考文獻:
徐吉華.讓“羔羊”不再沉默: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現象的思考及策略.小學語文教學,2003(09).
(作者單位 青海省貴南牧場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