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琴
摘 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現實情況中,初中生閱讀水平偏低,閱讀面較狹窄,反映在言詞使用貧瘠,了解的知識沒有廣度,體現在對閱讀理解文章理解不夠深透,對考查的知識點往往達不到要求,出現了語文閱讀能力的欠缺現象。
關鍵詞:閱讀材料;閱讀方法;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在于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然而在現實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偏低,特別是農村的學生,閱讀面狹窄,理解能力薄弱,對閱讀理解題的考查往往達不到要求。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指導閱讀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要提高閱讀水平就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選在閱讀材料的熟悉
(1)看文章難易程度。所選的閱讀材料生詞不宜過多,過多的生詞難免會造成閱讀障礙,那么學生必然很快就失去閱讀興趣,因此,所選材料應多為熟悉的文章或故事。學生使用的教材也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其中文體齊全,難易適中,知識很具梯度性,而且遇到少量的生詞文中有注解,有注解的可以記憶掌握,沒有注解的大多可以猜測其意義。(2)看文章內容。所選材料應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貼近學生實際,聯系社會生活,這樣才能更加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閱讀材料的趣味性也要十分注意,如果閱讀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能力將會迅速提高。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教材中《羚羊木雕》《心聲》等文章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3)重視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家長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容,才能指導孩子閱讀,用自己的行為帶動孩子喜歡閱讀。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認為,“讀書給孩子聽的作用‘僅次于擁抱,在這樣的‘擁抱下,孩子的讀書興趣就有了,熱情也高漲了,慢慢的,他們對讀書的態度就變成了一種渴望。”因此,熟悉的興趣的閱讀材料的選取是非常必要的。
二、重在閱讀方法的培養
首先,學生的課外學習。(1)重視課外促進閱讀。針對學生閱讀大量的讀物后,希望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以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開展講故事、舉事例、成語接龍、歇后語對接比賽等活動,還可以開展一些名言收集、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2)積累詩詞陶冶情操。古詩詞句式整齊,韻律感強,易讀易記,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于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言知識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在平時的詩詞指導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掌握一定量的詩詞是很必要的。(3)書香校園培養習慣。本學期,為了響應“書香校園”活動,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我們班辦了一期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這就需要學生分門另類地查找書籍。在豐富多彩的書籍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其次,教師的課內輔導。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并思考,從而理解問題、解答問題。
三、落在閱讀效率的提高
閱讀效率的提高是對閱讀能力的重要要求,怎樣提高閱讀效率呢?(1)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不快,閱讀量就小,接觸面就少。有的文章適合速讀,讀只需大略知道其中意思即可;有的文章需細讀,慢慢體會其中的精妙;有的文章需精讀,才能深切品味其中的內涵。閱讀速度太慢,則效率太低。(2)文本理解。需要細讀精讀的文章,讀得快,不理解等于沒讀。在進行閱讀時,適當插入一些特殊的訓練對提高閱讀效果大有好處。閱讀短文還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的原則,按照先全文、后段落、再句子、最后詞語的步驟閱讀文章。通過復讀來審視、推敲答案,提高答題的準確率,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總之,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選在閱讀材料的熟悉,重在閱讀方法的培養,落在閱讀效率的提高。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興趣為主線,方法為主導的指導模式,才能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新課標的要求,在夯實語文基礎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做好這些,就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俄]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人類學初探.鄭文樾,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8.
[2][美]崔利期.朗讀手冊.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南海出版公司,2001-07.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中學)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