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娜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嚴肅、抽象,有些內容還遠離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容易造成學生對這門課失去內在動力和強烈的求知欲,因而使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學生的思想覺悟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過程中激發其積極的態度和愉悅的體驗,從而增長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思想品德;體驗學習;平等對話
一、在活動中體驗
一位專家說過,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讓它喝水,但不能強制它喝水。同理,學生如果對學習過程本身缺乏內在的興趣,就難以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學習的興趣也就不容易產生。如果我們的教學依然從“書本、概念、原理”出發,忽視初中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需要就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服教育,失去教育教學的意義。學生的體驗在他自身直接參與的實踐活動中產生,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由學生自主參加,積極探索的教學活動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我國的經濟制度》時,我先把班上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我校附近(我校位于工業園附近)的工廠,再把收集的情況以組為核心在課堂交流,然后師生進行課堂分析。借助“活動”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參與,在參與中提出問題,分析解決難點。
二、在思考中體驗
在教學中,啟發、引導離不開提問,問的不在多,而在于精。把握提問時機,掌握提問的難易,關注提問的點面,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經歷、認識的過程,獲得知識。絕大多數初中生,其思維有了顯著的發展,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不滿足于教師書本的解釋和結論。“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是點燃火把,教師在教學中僅留給學生思考時間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思維的過程。我曾經讓班上學生對學校同學們的言行進行觀察,學生觀察了很多行為,有的上下樓梯推搡,有的打架、罵人,亂丟垃圾,不關水龍頭等。針對學生的觀察現象,反思自己的言行。導在實踐處,使他們受到很大啟發和教益。實現思想品德課從應試向育人的轉化,注重巧妙地知行轉化,通過恰當方法,讓學生進行體驗,并反思自我,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在交流中體驗
平等、民主、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教學任務能順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其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能促進能力培養,使其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因此教育的過程是知識交流的過程,是心靈溝通的過程,更是生命對話的過程。教學交往一般可以通過教學主體對話來實現,有助于真正教學溝通,創設良好的主體參與情境,實現了由過去“灌輸—被動接受”到“體驗—理解—自覺接受”這一轉變。在對話情境中,師生關系交互,教師不只是言者,學生也不只是聽者,師生角色即時地相互轉換。在交流體驗中,學生可以與教師,與其他同學展開平等對話。
體驗式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精神交流,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體驗,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最終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們思想品德課如果只是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必將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師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才能使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南漳縣涌泉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