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英
摘 要: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而每種動物的生存都有其自身的防御武器,在教學中利用這些武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聲音;體色;擬態;體液;警戒色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里,同種動物個體之間或不同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為爭奪食物、配偶、搶占巢區、領域等而發生相互攻擊。而這些攻擊有肉體和非肉體的,但最終以“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宣告結束。然而各種動物的生存都有其自身的防御武器,使自己獲得逃生機會,對種族的延續具有重要意義。
一、動物的語言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作為最高級的動物——人類的語言,是后天獲得的,在生活學習中不斷總結形成,屬于高級的第二信號系統。而動物的“語言”是先天就具有的,不過只停留在低等的第一號系統,它只能受到具體信號刺激才會產生相應的反應,使同類動物有所了解,同類動物接收這種信號后,就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做好不同的應戰。像鹿科動物的尾反面是白色,當它遇到危險或敵害時,就把尾撅起來,露出反面的白色,在綠林地帶非常顯眼,這種特征告訴它的同類“跟我來,趕快跑,有危險”的信號,鹿群看到白色“信號旗”后,相繼尾隨而逃,這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又如,在農村,母雞發現天空有老鷹時,就發出警戒的鳴叫,呼喚小雞躲藏到安全處,免遭敵害的侵襲,讓學生了解動物也有慈母之心,關愛后代,無形之中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再如,烏鴉遇到敵害時,就會“聚眾鳴叫”共同對付敵害。當一只黑長尾猴發現蛇時會發出一種叫聲,這時其他猴會后退直立,并仔細審視地面;當它發現獵豹時會發出另一種叫聲,這時其他猴會立即爬上最纖細的樹枝;當它發現雄鷹在天空盤旋時,又會發出另一種叫聲,而一些猴攀在樹干或站在草地上的猴,就容易受到襲擊,它們聽到這個信號就會聚集到樹干濃密的樹枝間或茂密的灌木叢。不同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遇到不同的敵害,就會采取不同的防御方式。
二、保護色
動物的體色與它們適應棲息環境的枯葉、綠葉、樹皮、土壤的色彩非常相似,如,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體色是綠色的,生活在山澗溪流石塊上的青蛙體色是深褐色的,棲息在不同樹種的樹蛙體色也不盡相同。生活在寒帶的雷鳥在白雪愷愷的冬天,體表的羽毛是純白色的,到了夏天又換上棕褐色的羽毛,與所處環境的植物斑紋色彩非常相近,不易被敵害所發現。又如,生活在竹林中的“青竹標”,它的體色酷似竹的顏色,不易被敵害所發現,從而獲得逃生的機會,了解軍人為什么在叢林、草原、野外作戰,會穿上不同顏色的迷彩服,以及用一些樹枝、綠葉、雜草編制成草帽來掩飾自己,避開對方的視線,又讓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典故,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注射液
多數動物體內的腺體分泌體液,有的是用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有的作為捕捉和防御自衛的武器。如,蜈蚣的第一對步足內通體內毒腺,分泌的毒液具有麻醉作用,便于捕捉食物和防御敵害。又如,生活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烏賊,當它遇到鯊魚等兇猛動物威脅時,就會將體內墨囊中的“墨汁”釋放出來,像敵害發射“煙霧彈”,將它周圍的海水染黑,致使敵害不易看清它,就此乘機而逃,故稱它們為放射煙霧專家。
四、擬態
有些動物的體型跟一些植物的外部形態、顏色非常相似,不易被敵害所發現。如,尺蠖是鱗翅目的昆蟲,當它遇到危險或敵害時,用腹足和臀足抓牢所在的樹枝,身體的前部和腹部抬起來,胸足前部向前伸直并緊貼在胸部的腹面,這時外形和體色酷似樹枝的尺蠖,在靜止不動時,很難被敵害所發現,因而可獲得脫身的機會。竹節蟲最善偽裝,具有高超的隱身術,當它爬在植物上時,能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相吻合,裝扮模仿成植物的枝或葉,惟妙惟肖,如不仔細端詳,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同時,它還能根據光線、濕度、溫度的差異改變體色,讓自身完全融入周圍的環境中,使鳥類、蜥蜴、蜘蛛等天敵難以發現它的存在而安然無恙,可稱偽裝大師。
五、警戒色
某些有毒臭或毒刺的動物具有鮮艷的斑紋,非常顯眼,如,黃蜂腹部黑黃相間的條紋,鳥類被黃蜂蜇一次,會記憶猶新,當它再次遇到黃蜂就會避開,有些蛾類幼蟲體表有鮮艷的色彩和斑紋,身上長著毒毛,如果被鳥類吞食,這些毒毛就會刺傷鳥的口腔黏膜,吃過這種苦頭的鳥再次遇到就不敢吃了。蝮蛇體表的斑紋非常刺眼、瓢蟲的斑點色彩鮮艷,以及斑馬的條紋等,對敵害起到警示作用,有利于動物的自我保護,人們稱之為“模仿大師”。
六、氣味
黃鼬是一種哺乳動物,又名黃鼠狼,當它遇到危險時,常從肛腺放出臭氣,臭氣沖天,難聞之至,驅避敵害獲得脫身。又如,椿象也叫“蝽”,因體后有一個臭腺開口,遇到敵害時就放出臭氣,俗稱“放屁蟲”“臭大姐”,是有名的臭氣專家。人們可根據動物發出的氣味,引誘、干擾它們的生活。
七、再生武器
當蜥蜴、壁虎遭遇敵害或受到嚴重干擾時,常常把尾巴斷掉,不停跳動以吸引敵害的注意,可它前半身卻逃之夭夭,斷尾后的蜥蜴不久又重新長尾,恢復原狀,這是一種逃避敵害的保護性適應。根據蜥蜴的再生能力,細胞的分裂,組織的分化,器官的形成,聯想到器官的移植,也能像蜥蜴那樣重新長出新的器官,從而導出干細胞的功能。
(作者單位 貴州省龍里縣龍山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