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飛
摘 要:時下,高效課堂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焦點和課堂實踐的價值點之一,因此高效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教學中頻頻遭遇訓練之無奈:多次操練仍以錯誤出現,多次講析仍以失敗告終,師煩生怠,對習題充滿“唯避之而不及”的惶恐。針對這種無效的題海戰術提出自己的思考,借助“錯題”資源,嘗試從反思糾錯手段、學習方法、探究能力等角度探索有效的“題海戰術”,并就如何利用“錯題”資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錯題;反思;題海戰術
一、為“錯題”正名:走出低效訓練的寶貴資源
從高效課堂溯源到高效訓練,有效的題海戰術備受思考,走出無效或低效的訓練死胡同成為師生的共同教學追求。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維活動,它是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反思是糾錯的重要手段,用錯題資源反思能激發自主探究能力。可見,錯誤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巨大財富,學習過程正因為有了錯誤而變得更加精彩,學生如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錯誤,猶如波利亞所言“如果沒有了反思,他們就錯過了了解解題意義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機會”。
二、將錯“就”錯,走好錯題反思之路
1.錯題反思——一種糾錯手段,不讓“昨日重現”
當代科學家波普爾說:“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因此,反思錯誤,弄清哪些地方易犯錯誤,回憶自己解決問題的結果和過程,找出錯誤的根源,分析出錯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明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解完一個題目后就有必要對解題的正誤作進一步的思考,并及時總結。糾錯反思可改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勇氣。
2.錯題反思——一種學習方法,讓學習“事半功倍”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善于從錯誤中積累經驗,總結學習方法,不僅是名言留給我們的啟發,更是高效學習的一種“捷徑”。對于錯題,每隔一段時間(大約一到兩個星期的間隔)應做一次,達到復習、鞏固;重做的時候,應以現有的知識、能力來重新審視它、掌握它、運用它;考前更要將此作為迎考的重要復習內容,予以充分重視。
3.錯題反思——一種探究能力,讓發展與“題”俱增
布魯納說過:“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更沒有數學思維的發展。”錯誤不但能為學生提供探究舞臺,而且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一個意外的錯誤,學生能在反思中找出錯誤根源。培養學生發現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創造性思維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利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給自己假設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糾正錯題的過程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提升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翻唱錯題新曲,奏好“弦外之音”
“從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看似很簡單的行為,但在教學中利用“錯題”資源并非就是簡單地重復一遍錯題。因此,翻唱錯題新曲,必須奏好“弦外之音”。
1.要素一:知識點是否掌握
上課不認真聽或聽不懂,或知識點含糊不清,導致知識點沒掌握是非常正常的,以下我摘錄了學生作業本上的兩個錯題,這兩個錯題是大部分學生犯的錯誤:
錯題:(2x+3)2=4x2+9 (2x-3)2=4x2-9
在復習課上,我特地叫學生重做,結果可想而知,我沒有說答案,只是叫學生檢驗答案的正確性。我記錄了一個學生的反思過程:
還原(2x+3)2=(2x+3)(2x+3)=?通過用整式相乘的方法去驗證答案,發現左右不一樣,我又要求學生用特殊值x=1代入左右,發現左右答案不相等又是錯誤的。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平方和與和的平方分不清,平方差與差的平方分不清導致公式亂用。另一種原因公式沒掌握,公式的來源不明了,所以要求學生重新認識公式的來源、存在意義,要求學生再一次推導公式,從而做到心中有它。學生解后再一次重審題后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老師,原來解數學題后反思一下可以得到比做好多題的經驗還多。”
學好數學,要做好策略性調整:從題海戰術中走出來,做適量的錯題來“保溫”練習,注重總結歸納,查漏補缺。
2.要素二:解題是否遺漏
學生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以偏概全或漏解的錯誤,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抓一點,不及其余”,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發展變化的。
3.要素三:結果是否與題設吻合
學生在求出結果后,往往就以為解題結束,不再去推敲求得的結果是否與題設吻合,這是造成學生解題失誤的原因之一。學生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心智活動的過程,除了自身知識所限外,還不同程度地受一定的心理因素制約。
“錯題”無邊,“反思”是岸,讓錯題成為學習的豐富資源,變衍生的錯誤為生成性的資源,將錯就錯,在“真實的缺憾,修復的完美”中走出題海戰術的死弄堂,輕松學習,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效學習,為數學學習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生出無限的精彩!
參考文獻:
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案例與操作.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五中)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