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龍
摘 要:課前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必須對課前預習重視起來,讓課前預習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課前預習;學習效率;必要性
“課堂教學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許多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被提出,不斷更新著人們的教育思想,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主角”“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等。與這些理念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方式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我們可喜地看到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方式再不是單調的“聽講”“記憶”,更多的呈現出學生的參與過程,如,“交流質疑”“合作探究”“學生展示”等。這些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值得我們繼續推進。
我在時下各種形式的教學觀摩活動中發現許多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一節課沒有重點和難點,學生從頭自主學習到尾,學生做做,小組檢查檢查;重點沒有強化,難點依舊不會,經常出現完不成既定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預習沒有做好。因為沒有預習,所以在簡單知識上要花較多的時間,所以,重點就沒來得及體現,難點就沒時間突破,導致學生收獲不多,學習效率低下。
要達到高效課堂和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教學就要著重圍繞著重點和難點知識而展開,不能在那些簡單的知識點上花太多的時間,而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對將要學的內容必須是有準備的,所以,我認為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師和學生就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與“打有準備的仗”是同樣的道理。預習效果好,聽課才能有針對性,聽課有針對性,學習才能有效,所以說,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第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現在許多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或因教學任務重,或為多復習留時間,抑或因考試等原因,往往教學進度比較快,不給學生預習和消化所學知識的時間,導致學生在上課前還不知道教師在本節上要教的內容,學生的預習準備也就無從談起。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只能是緊張的注意力被老師牽著走,顧得上聽講,就顧不上思考,學習的能力達不到鍛煉,學習的知識沒有充分理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教學效率低下也就是必然的了。
課前預習雖然會花費一些時間,但是卻能換來學生學習的自由,切實解放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一定要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放權讓位,給學生預習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感知,去體驗,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途徑,去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體驗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激發進取,在進取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獲得樂趣。這樣的學習過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