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濱
摘 要:通過高中生物教學,不難發現生物學科的教材中許多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對高中生物中“生物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課內與課外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通過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抽象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經驗之上,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陶冶情操,獲得有活力的學科知識、技能、方法,并能學以致用,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學科教學的生活化。那么,在中學生物課堂中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促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直是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面臨的問題。
一、情境生活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情趣,學有所得
導入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關鍵步驟。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如果教師在設計導入時能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則既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又可使知識點化難為易,一舉兩得。例如,教學“激素的調節”時,馬拉松長跑是賽程超過40 Km,歷時2 h以上的極限運動,運動員每小時至少要消耗300 g糖類,而血糖可以補充肌肉因運動而消耗的糖類,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 g/L,全身的血量大約5 L。通過計算不難得出,人體血糖中所含有的糖類只有4~6 g,按照馬拉松的運動跑40 km,要消耗600 g,那人體血糖中的糖類只能維持400 m,相當于400標準運動一圈,而在上體育課時,教師經常讓我們跑800 m或1000 m,這樣我們人體血糖應該全部消耗完。如果血糖過低,人會出現低血糖癥狀,甚至暈倒。同學們,在體育課進行長跑訓練時,有幾位同學暈倒呢?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沒有。通過這些具體數據和學生的親身體會常識引入新課,不但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有所得。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獲取知識的目的是應用知識,但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首先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因此,在教完新知識后,教師要為各層次的學生設計鞏固練習題,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生物固氮等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泉州地區主要種植水稻、花生、地瓜等農作物,還有一些水廠養殖業。在教學中,我以經濟作物“水稻”為例,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學知識有哪些,這樣學生很容易回答出與植物生理代謝有關的一些生物知識,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在自己所見在水稻中得到了體現。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分析,農民在管理水稻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生物原理呢,學生這時開動腦筋,談到了合理密植——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通其行,正其風——提高二氧化碳的濃度,進而提高光合作用;鋤草——減少種間競爭,使能力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最有益的水稻上去;不同生長階段施不同的化肥——合理施肥;施農家肥——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適時排水——增加土壤中氧氣,有利于水稻植株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同時也有利于固氮菌、硝化細菌的活動,增加了土壤肥力;水稻的秸桿埋回土壤——促進物質循環,提高土壤的肥效等。通過上述討論,我又更深層次提出了問題:“水稻作為我市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你能有哪些措施,使農民既減輕勞動強度,又能增產呢?”學生這時思維更加活躍,有的學生說,可以改為“無土栽培”培育棉花苗;可以通過組織培養來繁殖大量優良品種的水稻苗;可以混養一些胡子魚,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可以種植轉基因水稻,既防治害蟲,也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由淺入深,從整體的知識構建到細微的知識探究,無不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作業生活化,實現生物學樂趣與價值
利用學過的知識,結合生活中的生物,安排相關作業,可以打開學生的創造智慧,讓生物課堂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例如,上完“種子的萌發”后,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后親自動手為家人發一盆可以食用的豆芽。這樣就使學科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中一展風采,并且鞏固了所學知識,享受了學以致用的快樂。
四、課后延伸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意識
要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發展,教師必須不失時機地通過布置課外實踐作業,讓學生課后收集資料,運用所學知識驗證課堂設想,反思課堂體驗,在動手操作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比如,很多學生都有過養金魚的經驗,小金魚過不了多長時間,結果一只只離我們而去,這和生態系統穩定性中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有何不同,如果按照課本所說的那樣設計生態缸,小金魚是不是會活得更長,通過親自體驗不但可以加強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還能提高家養金魚的存活時間。
總之,實施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把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聯結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體驗,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幾年來的生活化教學實踐使我們感悟到,教學必須讓學生課前做好調查準備,積累生活經驗,課上在真實或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習知識、應用知識;課后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生活服務。所以,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實現“生活—教學—生活”的循環。
(作者單位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