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浩
本文是散文家吳伯簫先生游歷浙江紹興三味書屋時,所寫的一篇散文。閱讀本文,我們發現作者寫了書屋,回想當年蒙學時的情境;寫了梅花,聯想到關于早的俗語與故事。初讀文章,感覺作者邊行邊思,邊看邊想,行文思路有些“天馬行空”。其實,這正體現了散文最大特點:“形散而神不散”,或者說“行散神聚”。就這篇文章而言,“神”是什么?只有把握住“神”,對“教什么”,才能有正確的理解。
自此,對“教什么”我們應有清晰的認識:
1.看陳設、近生活,感受其“親”。
2.看梅花、憶故事,感受其“敬”。
這兩個教學內容一齊指向魯迅,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其可親可敬。由此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作為散文的一般特點“形散神聚”。
2.自讀后介紹屋內陳設,睹物思人,認識少年時的魯迅。
3.練講“早”字來歷的故事,悟其精神,體會魯迅可敬。
4.通過本文的學習及文后“作家卡片”,對魯迅有一定的了解,激發課外閱讀相關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為第二、第三點。因為學生對魯迅幾乎沒有了解,所以對作者懷有的這份情感難以體會,也難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以致對文章的“神”不能準確把握。
【教學過程】
(本設計為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實際操作中可劃分為兩課時)
教學本文要將學生的閱讀狀態和作者的寫作狀態結合起來,使閱讀者和寫作者產生共鳴,以達到和諧的狀態。
一、談話導入,初識魯迅
師生作簡單的自我介紹,教師說說自己的愛好,拋出話題:猜猜老師是誰的粉絲?誰是老師的偶像?誰是你的偶像?假如你的偶像來到你的面前,你想了解他的什么?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總結:同學們想知道他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看來,偶像在每個人的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
出示課文“作家卡片”中魯迅的照片和介紹。
師:同學們,凝視照片中的人物,他冷峻的面容,雙眉微蹙,目光炯炯,眉宇間有憂,有恨,也有愛。靜下心再來讀讀文中的作家卡片。
師:他也是個大明星,是一個時代文人的“超級偶像”,他的“粉絲”超越時代和國界。
現代作家吳伯簫是魯迅眾多崇拜者之一,懷著崇敬的心情,他訪問了魯迅讀書、玩耍成長的地方,寫下了這篇散文“早”,(教師板書課題)我們借助文字一起走進偉人的童年。
聯系學生實際,導入過程中為全文的閱讀定好閱讀的姿態與基調。
二、對照輔助材料,自讀全文,理清脈絡
文章中部分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許多生字新詞在理解上存在困難,課堂中如果一一解釋費時費力,針對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將難以理解的詞句作相應的注解,讓學生對照閱讀。
師:1.請同學們大聲讀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看看補充資料,讀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給學生充分自讀的時間)
2.同學們隨著文字在魯迅先生成長的地方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幾處?
(書屋·后院)
三、看陳設,讀文字,憶人物
1.我們首先走進三味書屋,來到這里面對偶像曾經學習成長的地方,你最想干什么?(想知道哪一張是魯迅的座位?)同學們讀讀第二三自然段,對照插圖,找一找魯迅少年時的座位?
2.學生上講臺指魯迅的座位?根據學生的指認情況,抓住第三段中的方位詞,引導學生當小導游,介紹三味書屋內的陳設。(此處可開展合作學習)
很多老師將陳設這一段細細講讀,分析得支離破損,個人認為從學生的閱讀經驗看,方位描寫方法已經不是新的知識,在中年級多篇課文和習作中已有訓練。因此,此處不作為教師教學的重難點,而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自我指認如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同學間互助互學?
3.這一段重點寫了魯迅先生的座位,請同學們把相關的語句畫出來,邊讀邊想象當年三味書屋的情景,在邊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4.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感受魯迅先生的嚴格與寬容,少年魯迅的好學與貪玩。(過程中結合標點的運用)
教師收攏: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書屋里的學習有趣,后園里的生活更有趣,讓我們走進后園。
挑動學生的興奮點,以尋找少年魯迅的座位為任務,走進文字感受人物,很好地把握了學生的閱讀心理?
四、賞梅花,講故事,悟精神
1.先讀讀課文,文中寫了后園的梅花和早的來歷,再讀讀吳伯簫《早》一文的原文,想一想,兩者之間有沒有聯系?
2.對比原文與書中描寫梅花的一段話,說說自己的感想?教師隨機提出描寫梅花的古詩句,學生對梅花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
3.誰來講一講關于“早”字來歷的故事?
4.你認為兩者的聯系在哪里?教師點明文章開頭即有描寫梅花的筆墨,及“借物喻人”的寫法,補充原文,感受魯迅的可敬。
學了這篇課文,初識了魯迅,老師推薦大家閱讀一些魯迅的作品,關于魯迅的童年生活,他寫過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相信你在閱讀過后會有更深的感受。
五、綜合闡述
怎樣教遵循了以下思路:
1.尋求情感認同,勾起情感體驗,定好閱讀基調。
2.圍繞語文能力,充分體現自主合作學習,貫穿讀、悟、說、講,指向散文之神。
3.回顧聯系全文,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由教師自然揭示新知(文章寫作特點)。
4.體現大語文觀,拓展閱讀魯迅作品,對作家有進一步認識。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