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波
摘 要:實踐新課程,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或轉變上。那么,新的課程理念倡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和探索。
關鍵詞:課程標準;教學氛圍;教師角色;關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當我們弄清楚新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后,如何逐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就需要我們廣大師生在教學中去認真探索、不斷總結。
下面圍繞這個問題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產生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對學習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而這種積極的情感又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使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大膽的探索和研究,使學生想平時所不敢想,言平常所不敢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探索、合作與交流。所以說,民主、活躍的教學環境是實現學習方式轉變的前提條件。
二、轉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走下“三尺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走進學生心靈,精心組織好學習活動,為學習活動提供素材,為探索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適當的學習方式去解決問題,
并積極參與其中。當學生在合作探索過程中,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就要及時點撥、巧妙引導,使學生體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三、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已不是我們教學的范本,不是圣書,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和基本素材。由于學生情況、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可以科學地處理教材、靈活地駕馭教材,可創造性地改進教材的呈現形式,也可以開發、補充、豐富教材內容,以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例如,當教材提供的內容趣味性與挑戰性不能滿足學生需要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收集有利于激發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或有利于學生思維競爭的素材作為學習內容;當教材中生活化的內容與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太密切,不便于學生進行探索數學規律時,教師可選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使學生便于數學思考;當教材中的某些開放問題呈現出一種解決思路時,教師可以不受教材限制,讓學生充分地探索、發現,找出多種策略。
四、處理好幾種學習方式間的關系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種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既相互獨立又緊密相連。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的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的現有條件等因素去合理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選擇適宜高效的學習方式。
當然,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是通過多渠道而實現的,其策略也很多,如借助多媒體課件,課堂上對學生的探索成果適時鼓勵和評價等都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總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我們教師去不斷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趙燕.邁開步伐大膽實踐新課改[J].小學數學教育:遼寧教育,2006(09).
[2]吳紅華.讓數學教學“生活化”[J].教育實踐與研究:A版,2006(09).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新軍屯鎮魯各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