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科學是人類生存、發展、進步的源泉,是發展生存力的有效手段。在新課標形勢下,將科學課程融入小學教育中,能夠激發學習對科學的探究興趣,啟發學生對應用知識的自主探索,能夠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獲取過程。只有充分重視科學課程在小學的開展,才能為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科學;時間;新課標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而小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現代教育注重素質教育,小學科學新課標的有效實施,能夠啟發小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綜合知識的養成。以下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談一談小學科學的重要性。
科學反映人類思維、社會以及大自然等客觀規律,綜合了各門學科,它擁有真實的內涵以及豐富的內容,正因為有了科學,人類才得以生存、發展。從小學生階段就開始進行科學教育意義深遠。小學科學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學會自主對問題的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為以后的生活及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教師應采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到科學的趣味。科學課程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要開展各項活動,就需要教學工具、自制教具、實物材料、器材等等,這些教材、工具的準備是為學生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為確保教學質量,科學教師還應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做好輔導、教學等一系列工作。例如:在《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中,為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師可預先準備鋼尺、橡皮筋、水、音叉、號、鼓、橫笛等,讓學生認識到為什么鋼尺、橡皮筋的聲音會被鼓聲、笛子聲掩蓋等等。只有教師準備充分后,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且多彩的科學教學課堂。
小學科學新課標的實施給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早期體驗,為小學生插上了科學的翅膀,同時也體現出科學課的重要性。學校校長及相關領導應對科學教師工作的關鍵性給予充分重視,在工作中落實課程教學,不能將科學課作為副課,在新課改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下,注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杜巧,王偉,徐萍萍,等.小學科學課堂學生參與率低的原因探尋與對策分析:湘西州吉首地區小學科學討論課堂的反思[J].新課程:小學,2013(04).
(作者單位 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