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作栯++郭錦輝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五種公共建筑空間組合方式的建設、用地、采光、遮陽、通風、節(jié)能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對比分析,論證混合式三(內外回廊式)是具有自然通風、采光、遮陽,節(jié)能的學校公共建筑的最佳空間組合方式。
關鍵詞:學校公共建筑;空間組合方式;比較;節(jié)能
Comparison of several ways the public school building space combined
Liang Zuo -you,Guo Jin-hui
(G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 34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combinations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 land use, lighting, shading, ventilation, energ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rgumentation Hybrid III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oister-style) is a natural ventilation, lighting, shading, optimal space saving combination of public school buildings.
Keywords: school of public buildings; spatial combinations; comparison; saving
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是對基地環(huán)境、使用功能、結構形式、施工條件、材料設備、建筑經(jīng)濟及建筑藝術等各方面的條件和要求進行綜合考慮后,做出的平面關系、空間關系和造型的設計。滿足建筑物的采光、日照和通風功能要求,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良好環(huán)境。
各種性質與類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聯(lián)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這三類功能與空間組合而成。以學校教學樓為例,教室、實驗室、教師備課室、行政辦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廁所、倉庫、貯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門、廳、樓梯等則是交通聯(lián)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間組成都可以概括為主、次要使用空間及交通聯(lián)系空間這三大空間。三大空間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設計方案。下面選擇單內廊式、單外廊式、混合式一(內外并列式)、混合式二(內回廊式)、混合式三(內外回廊式)等五種組合方式進行比較其特點。
建筑造價經(jīng)濟,用地也經(jīng)濟;采光為單側采光,室內光線不均勻,內廊光線不好,進深不能過深,通風不暢,內廊空氣不新鮮;冬季保溫較好;夏季南向需外加遮陽設施以阻擋太陽直接照射到房間里,增加結構成本。
根據(jù)以上五種組合方式的特點比較,可以看出混合式三(內外廊式)是一個最佳的學校公共建筑組合方式。其走廊面積雖然高一些,但不是太高,卻極大地滿足了學校建筑物的自然采光、自然遮陽和自然通風功能要求,交通又便利,交流方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良好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劉云月編著.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1.
[2] 王曉、彭遜志、夏為威.武漢地區(qū)公共建筑采光節(jié)能的研究分析.新能源與綠色建筑,2011.8.
[3] 許銳.建筑設計中通風采光及日照問題簡議.民營科技,2011.05.
[4] 孫小燕.談建筑設計中的采光與日照及通風問題.山西建筑,2010.12.
[5] 孫紫強.北京地區(qū)公共建筑遮陽對自然采光影響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碩士論文,2009.6.
[6] 馬曄.公共建筑單側采光與能耗研究.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6.
[7] 田智華、續(xù)晨、王陳棟.深圳地區(qū)某公共建筑活動外遮陽自然采光效果分析.建筑節(jié)能,2011.01.
[8] 杜翠娥.建筑采光節(jié)能設計策略探討.城市建筑理論研究,2011.15.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五種公共建筑空間組合方式的建設、用地、采光、遮陽、通風、節(jié)能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對比分析,論證混合式三(內外回廊式)是具有自然通風、采光、遮陽,節(jié)能的學校公共建筑的最佳空間組合方式。
關鍵詞:學校公共建筑;空間組合方式;比較;節(jié)能
Comparison of several ways the public school building space combined
Liang Zuo -you,Guo Jin-hui
(G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 34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combinations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 land use, lighting, shading, ventilation, energ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rgumentation Hybrid III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oister-style) is a natural ventilation, lighting, shading, optimal space saving combination of public school buildings.
Keywords: school of public buildings; spatial combinations; comparison; saving
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是對基地環(huán)境、使用功能、結構形式、施工條件、材料設備、建筑經(jīng)濟及建筑藝術等各方面的條件和要求進行綜合考慮后,做出的平面關系、空間關系和造型的設計。滿足建筑物的采光、日照和通風功能要求,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良好環(huán)境。
各種性質與類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聯(lián)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這三類功能與空間組合而成。以學校教學樓為例,教室、實驗室、教師備課室、行政辦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廁所、倉庫、貯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門、廳、樓梯等則是交通聯(lián)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間組成都可以概括為主、次要使用空間及交通聯(lián)系空間這三大空間。三大空間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設計方案。下面選擇單內廊式、單外廊式、混合式一(內外并列式)、混合式二(內回廊式)、混合式三(內外回廊式)等五種組合方式進行比較其特點。
建筑造價經(jīng)濟,用地也經(jīng)濟;采光為單側采光,室內光線不均勻,內廊光線不好,進深不能過深,通風不暢,內廊空氣不新鮮;冬季保溫較好;夏季南向需外加遮陽設施以阻擋太陽直接照射到房間里,增加結構成本。
根據(jù)以上五種組合方式的特點比較,可以看出混合式三(內外廊式)是一個最佳的學校公共建筑組合方式。其走廊面積雖然高一些,但不是太高,卻極大地滿足了學校建筑物的自然采光、自然遮陽和自然通風功能要求,交通又便利,交流方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良好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劉云月編著.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1.
[2] 王曉、彭遜志、夏為威.武漢地區(qū)公共建筑采光節(jié)能的研究分析.新能源與綠色建筑,2011.8.
[3] 許銳.建筑設計中通風采光及日照問題簡議.民營科技,2011.05.
[4] 孫小燕.談建筑設計中的采光與日照及通風問題.山西建筑,2010.12.
[5] 孫紫強.北京地區(qū)公共建筑遮陽對自然采光影響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碩士論文,2009.6.
[6] 馬曄.公共建筑單側采光與能耗研究.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6.
[7] 田智華、續(xù)晨、王陳棟.深圳地區(qū)某公共建筑活動外遮陽自然采光效果分析.建筑節(jié)能,2011.01.
[8] 杜翠娥.建筑采光節(jié)能設計策略探討.城市建筑理論研究,2011.15.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五種公共建筑空間組合方式的建設、用地、采光、遮陽、通風、節(jié)能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對比分析,論證混合式三(內外回廊式)是具有自然通風、采光、遮陽,節(jié)能的學校公共建筑的最佳空間組合方式。
關鍵詞:學校公共建筑;空間組合方式;比較;節(jié)能
Comparison of several ways the public school building space combined
Liang Zuo -you,Guo Jin-hui
(G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 34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combinations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 land use, lighting, shading, ventilation, energ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rgumentation Hybrid III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oister-style) is a natural ventilation, lighting, shading, optimal space saving combination of public school buildings.
Keywords: school of public buildings; spatial combinations; comparison; saving
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是對基地環(huán)境、使用功能、結構形式、施工條件、材料設備、建筑經(jīng)濟及建筑藝術等各方面的條件和要求進行綜合考慮后,做出的平面關系、空間關系和造型的設計。滿足建筑物的采光、日照和通風功能要求,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良好環(huán)境。
各種性質與類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聯(lián)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這三類功能與空間組合而成。以學校教學樓為例,教室、實驗室、教師備課室、行政辦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廁所、倉庫、貯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門、廳、樓梯等則是交通聯(lián)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間組成都可以概括為主、次要使用空間及交通聯(lián)系空間這三大空間。三大空間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設計方案。下面選擇單內廊式、單外廊式、混合式一(內外并列式)、混合式二(內回廊式)、混合式三(內外回廊式)等五種組合方式進行比較其特點。
建筑造價經(jīng)濟,用地也經(jīng)濟;采光為單側采光,室內光線不均勻,內廊光線不好,進深不能過深,通風不暢,內廊空氣不新鮮;冬季保溫較好;夏季南向需外加遮陽設施以阻擋太陽直接照射到房間里,增加結構成本。
根據(jù)以上五種組合方式的特點比較,可以看出混合式三(內外廊式)是一個最佳的學校公共建筑組合方式。其走廊面積雖然高一些,但不是太高,卻極大地滿足了學校建筑物的自然采光、自然遮陽和自然通風功能要求,交通又便利,交流方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良好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劉云月編著.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1.
[2] 王曉、彭遜志、夏為威.武漢地區(qū)公共建筑采光節(jié)能的研究分析.新能源與綠色建筑,2011.8.
[3] 許銳.建筑設計中通風采光及日照問題簡議.民營科技,2011.05.
[4] 孫小燕.談建筑設計中的采光與日照及通風問題.山西建筑,2010.12.
[5] 孫紫強.北京地區(qū)公共建筑遮陽對自然采光影響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碩士論文,2009.6.
[6] 馬曄.公共建筑單側采光與能耗研究.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6.
[7] 田智華、續(xù)晨、王陳棟.深圳地區(qū)某公共建筑活動外遮陽自然采光效果分析.建筑節(jié)能,2011.01.
[8] 杜翠娥.建筑采光節(jié)能設計策略探討.城市建筑理論研究,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