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傳毅
高層決心是鏟除腐敗的支點
文_吳傳毅
腐敗是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面臨的一個問題,但絕不是不可以防止的問題。遏制腐敗最重要的是高層的政治勇氣和擔當精神。因為遏制腐敗必須從高層做起,遏制腐敗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遏制腐敗甚至會帶來政治風險。眾所周知,最有可能腐敗的不是老百姓,甚至也不是一般官員,而是高層或手握實權的人。于高層而言,反腐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將自己手中的權力關進籠子,是給自己戴上制度的枷鎖。所以,政治學學者指出: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質不是他的政治謀略,不是他的政治理想,甚至不是他的蒼生情懷,而是他的政治勇氣和擔當精神。擔當精神表現為對人民的擔當,對民族的擔當,對國家利益的擔當。要是一個政治家把自己的個人得失放在第一位,顯然不能說有擔當精神。對政治家而言,政治勇氣和擔當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
在2014年元旦講話中,習近平對過去的2013年作了概述,說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這句話很多人都說過,甚至過去很多單位或部門年終總結也會說上這一句,以至于一定程度上變成了一句套話。但是,習總書記講的不平凡是真的“不平凡”,因為在過去的一年有一連串的名字為它做了不平凡的腳注:李春城、蔣潔敏、劉鐵男、倪發科、李東生……短短一年就有18名省部級高官落馬,是近30年來反腐力度之強,省部級官員落馬密度最大的一年。
緊接著,又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查擺“四風”及對照整改。從實踐上看,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全不同于以往。以往的干部教育實踐活動或許像一陣風,風來時緊,風過時又回歸平靜,又回到從前。但是,2013年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所提出的整改措施并非“雁過無痕”,而是在持續深入。
回眸2013年的幾件大事,其實都直接或間接與反腐相關。“八項規定”是對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作風建設的要求,但也關系到反腐問題。腐敗形式很多,搞特權就是腐敗。群眾路線查擺的“四風”更直接關系到反腐敗成果。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都是腐敗的表現形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主要是為了深化中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改革,以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從現代化初期向現代化中期跨越,期間必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節點上,如果能夠破除各種障礙,度過這個節點,中國現代化建設就會推進到更高水平,就能夠實現質的突破。但是,要推進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要實現現代化質的突破,腐敗現象不遏制,這些都會落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盡管是以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重點,但是,絕不意味著政治體制改革不重要。就改革決定內容而言,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就有三大塊內容,而且特別強調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一些規定看起來是經濟方面的內容,實質也涉及政治方面的內容。比方說,讓市場在資源配置
腐對國這風實黨權主當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不僅是為了推進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還是從源頭上遏制政治權力的腐敗。比如說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在房地產開發中運用手中權力牟取私利,從而患上拆建癮。劉志軍如果不是大權在握,靠手中權力干預鐵路工程建設,又怎么可能將“村姑”丁書苗打造成一個“丁億萬”。
近些年來,一些黨政干部的違法犯罪很大程度上講是政治權力過多涉足經濟領域造成的。所以說,這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治本之策。此外,在經濟體制改革部分還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專門一項。明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政府做好分內工作,不讓政府越位,這也是對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
美國歷史學家塔奇曼在《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有這樣一段記述:抗戰中期,幾位美國記者從延安回來,向宋美齡贊揚共產黨人廉潔奉公、富于理想和獻身精神。宋美齡感觸良深,默默地凝視長江幾分鐘后轉回身,說出了可能是她畢生最傷情的一句話:“如果你們講的有關他們的話是真的,那我只能說他們還沒有嘗到權力的真正滋味。權力從來就是雙刃劍,必須慎重行使,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運用不好,就會招致災難。”宋美齡的話揭示了權力的負面屬性,也應該讓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有更自覺的警醒。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社會經濟各方面都了較大發展,一些官員也嘗到了權力的美妙滋味,開始樂不思蜀,開始公權私用,開始貪污腐敗。
有人說腐敗是世界性難題。但在筆者看來,反腐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勇氣。就“習李新政”而言,反腐就很有成效。“八項規定”之所以取得了成效,重要的不僅僅是規定如何科學,更是因為中央起了帶頭作用。這是關鍵。當年紅軍時期只有一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于制度面前官兵平等,黨員干部發揮帶頭作用,就把紅軍管好了,把黨管住了。管來了紅軍的命運,管來了黨的執政權。
那么到了今天,如何預防腐敗?首先也是需要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制度,帶頭做出好的榜樣。有一則故事從反面說明了領導干部的示范效應。斯大林喜歡深夜工作,上午睡覺,而他又喜歡在工作時給各中央部門、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打電話。因此,這些中央領導、各加盟共和國領導為了適應斯大林的工作習慣,也改為深夜工作,上午休息。這么一來,在這些機關,往往上午找不到主要負責人。直到赫魯曉夫執政時才宣布結束這種“有害的”工作制度,各機關都實行上午九時上班、下午六時下班的正常工作制度。習總書記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是要讓人民監督政府。筆者2005年去芬蘭國家行政學院訪問,當時同芬蘭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交流時,問過芬蘭會不會出現腐敗問題,教授很干脆地回答說幾乎不可能。我追問為什么,教授解釋說,芬蘭的政務都是公開的。全國人民和媒體都盯著政府和官員,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之下,如何腐敗得了?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管住政府的錢袋子。去年《華爾街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目前腐敗程度不及美國當年》,美國有學者通過比較研究認為,1900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執政時,腐敗猖獗,甚至超過了中國目前的腐敗。西奧多·羅斯福上臺后,先是高調反腐。羅斯福言行合一,從自己做起,而腐敗的人、縱容他人腐敗的人絕不可以履行公職。接著,是管住政府的錢袋子。政府部門的財政預算要全面、具體、透明。全面是什么?就是每一項支出都要進行財政預算。反觀我們,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就沒有包括國企上繳的紅利以及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一些地方政府,國企上繳的紅利不是小數目,土地出讓金更不是小數目。具體是什么?就是辦公室裝修花多少錢不是一個籠統的數目,而是要具體到辦公桌多少錢,辦公椅多少錢,辦公室裝了多少燈,每個燈多少錢,買了多少杯子,每個杯子多少錢。透明是什么?于現在而言,就是要放到網上,可以讓百姓查詢和質詢。如此一來,政府就不敢亂花錢,更不敢腐敗。這為當下中國反腐提供了一些思路。
當然,要實現反腐,最根本和關鍵的還是中央領導層的決心和政治勇氣。過去的2013年,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氣魄和智慧,我們有理由相信腐敗問題的解決終將不再是問題。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教育長)
本刊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長單位
湖南建工集團
副理事長單位
湖南國梅集團
長沙市人民政府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李唐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省體育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省司法廳
湖南省郴州市財政局
湖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湖南省耒陽市正源學校
湖南省衡陽市煙草專賣局
湖南省懷化市國土資源局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煙草專賣局
湖南省湘潭昭山示范區管委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湘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湖南省常寧市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