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紐約,時代廣場。當看慣了天安門廣場的人們站在這里時,也許會覺得有點失望。和電視里的感覺完全不同,這里從地理空間上來看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個街角,然而在這里的大屏幕上顯示自己的照片是無數人畢生的榮耀一刻,當得起“proud of you”(為你驕傲)的贊美。如果這塊屏幕自身是有記憶的,那么它關于2014年上半年,更多閃過的是黑眼睛的中國人和他們的企業——達內科技、愛康國賓、新浪微博、途牛網、京東、智聯招聘……如果算上在紐交所上市的,2014年上半年(截至6月10日),共有9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
東海岸的風向同樣吹拂著西海岸,今年也是中國企業重兵進軍硅谷的一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和對沖基金Third Point及Coatue Management等,斥資2.5億美元入股美國乘車應用軟件Lyft,當然,這只是阿里“大鱷”多年來在美國市場收購的又一站。5月,在匿名信息分享應用Whisper的第三輪融資中,又出現了騰訊的身影。這也是“兇猛的企鵝”在去年投資Snapchat之后再度出手,力圖在產品層面更貼近年輕人。同樣在5月,百度在Sunnyvale的美國研發中心新址啟用儀式上,宣布任命人工智能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Andrew Ng) 博士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百度研究院目前包括三大實驗室: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深度學習實驗室(原深度學習研究院)和北京大數據實驗室。百度在硅谷成立研究院的意義不言而喻,網羅頂尖的人才給自己“許一個未來”。
除了白花花的銀子進行的收購和搶奪人才之外,移動互聯網公司的產品也在美國市場長驅直入,久邦數碼(3G門戶母公司)的GO桌面系列產品,獵豹移動的獵豹清理大師(Clean Master)和CM Security、名片全能王等工具類產品利用Google Play的分發渠道名列前茅。除了這些地域用戶習慣差異不大的工具類產品之外,手機游戲IGG(城堡爭霸等游戲)超過Zygna在美國區收入排名前10,博雅互動(德州撲克等游戲)也憑借海外市場的表現得以在香港上市,更有廣告平臺公司Avazu Inc(艾維邑動)的海外一年數億元人民幣收入的搶眼表現。
攪動灣區的除了互聯網公司之外,還不乏傳統行業“土豪”的身影。早在2013年年底,蘇寧云商便在昂貴的Palo Alto開設了蘇寧云商(美國)研發中心。與互聯網公司們對市場、產品和人才等精準收購不同,這家不惜用改名來強調自身轉型的零售行業老大,在硅谷開設的研發中心除了對自身關注的未來零售、互聯網金融等內容的研究之外,還兼具了將商品引入國內的渠道作用。根據研發中心總經理王靜璽的介紹,可穿戴設備等都在他們的考慮之內。蘇寧云商希望借助這個設在硅谷的引擎,加速拉動自身的轉型。當然,沒人可以回避這場轉型之戰的艱難,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在5月的股東大會上也坦承轉型中遇到的問題,要求“心態歸零,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實際上,“到硅谷去!”早已是中國公司們的共識,在這張名單上人們可以看到“BAT”三巨頭、中國移動、華為、新浪、網易、網秦、UCWeb、海豚瀏覽器、木瓜移動、觸寶、山石網科、久邦數碼等不斷增加的公司。除了“突進硅谷”之外,將硅谷人才引入到中國公司內部也是保持相同脈動的一種方式。去年夏天,小米引進谷歌Android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這位需要適應北京空氣的老外帶給小米的價值,除了業務上的作用之外,還應該包括讓硅谷乃至全世界更了解小米。前不久來華訪問的前《彭博商業周刊》資深專欄作家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這位跟蹤亞馬遜多年,并著有《一網打盡》(the everything store)的作者,表示接下來有興趣寫本關于小米的書。
這股從“Copy to China”到“Buy for China”的浪潮,就連KPCB合伙人“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Mary Meeker)也在《2014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中繼2013年之后,再度更多篇幅闡釋中國元素。她用“中國崛起”來描述在中國GDP增長的背景之下——2013年中國GDP比重占比開始達到15%,與歐洲表現一致,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表現搶眼:全球10大網站(基于月獨立用戶訪問量)有6個是“美國制造”,擁有79%的海外用戶。而在前20家互聯網上市公司中,中國企業占據了4家,而隨著阿里巴巴集團IPO的臨近,這一數字將發生改變。按照1500億美元等的估值來看,阿里巴巴集團、騰訊、百度將在全球十大互聯網上市公司中確立自己的地位。而在移動互聯網方面,中國有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移動占比80%,這一數據為全球最高。在米克看來,中國成移動商務創新領袖,她將余額寶描述為“簡單、充滿樂趣的移動產品,科技創新每日結算”,而擁有4億活動用戶的微信,更是憑借著微信支付以及團購入口、電商入口的功能延展得到了關注。
這樣的紅火景象讓人不禁想起2009年出版的一本叫做《盛世:中國2013》的小說。在陳冠中的這本寓言式小說中,對世界經濟冰火期過后的中國盛世做了預言式描述。拋開故事中的隱喻,中國公司的強勁表現和小說標題以及書中景象同出一轍?!跋泊笃毡肌钡木跋笾拢欠裎覀兺瑯有枰诿曰弥蟹此肌斶M軍硅谷的中國公司增長越來越快,業務越來越大之時,那么離偉大究竟還有多遠?我們期待著一家來自中國的偉大公司,希望這來得和“盛世”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