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皮百木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后角膜散光度及視力變化
張麗 皮百木
目的探討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后角膜散光度及視力的變化。方法收集本院眼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84眼)翼狀胬肉患者, 術前對70例患者行視力、散光度、翼狀胬肉侵入角膜的長度等檢查, 對84患眼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 術后1個月復查患眼的視力及散光度, 比較其變化。結果術前84患眼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 散光以順規散光為主。對84患眼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治療1個月后復查, 患眼的散光度明顯下降,視力明顯提高, 所有患眼治療前后的散光度及視力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翼狀胬肉對角膜的散光度及視力均存在影響, 對此類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可以使患者的散光度及視力得到明顯改善。
翼狀胬肉;自體球結膜移植;散光;視力
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的多發病, 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因形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 據其發病機制及形態的不同臨床上分為真性和假性兩種。翼狀胬肉多在瞼裂斑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是瞼裂部肥厚的球結膜及其下纖維血管組織呈三角形侵入角膜, 病變侵及角膜瞳孔區時, 因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擋瞳孔而引起視力下降, 當翼狀胬肉較大時, 可妨礙眼球運動。手術切除的指征包括視力受損、眼球運動受限、慢性炎癥和美容問題[1]。本研究對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共84患眼行翼狀胬肉切除并自體球結膜移植術, 比較術前術后患眼視力及散光度的變化, 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就診的初發翼狀胬肉患者共70例84患眼,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患眼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移植術, 且經過了術后1個月回訪。該研究患者中, 男40例42患眼, 女30例42患眼;年齡40~70歲, 平均年齡52.1歲;右眼59只, 左眼25只;翼狀胬肉均發生于鼻側, 無翼狀胬肉侵及角膜至瞳孔區的患者。
1.2手術方法 所有患眼的手術均為同一醫師在專用顯微鏡下完成, 均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手術前先行表面麻醉。手術過程行2次局部麻醉;用0.1%的腎上腺素與2%利多卡因混合液對患者的翼狀胬肉體部進行麻醉。利用顯微持針器沿胬肉頭部外方0.5 mm的透明角膜區作一淺層劃切, 沿此界限自胬肉頭部開始作角膜淺層剝離,分離至角膜緣后鞏膜區2 mm, 沿胬肉的上下緣剪開球結膜,分離胬肉組織與其下的鞏膜, 直至半月皺襞, 切除翼狀胬肉頭部、結膜下增生組織, 暴露出鞏膜, 若出血可用燒灼器進行燒灼止血。于患眼下方作一大小約4 mm×5 mm以角膜緣為基底的不帶筋膜的球結膜瓣, 將其剖離開至角膜上皮的邊緣組織即可, 顯微角膜剪將患者的角膜緣輕輕剪斷, 植片上皮面朝上平鋪于缺損區, 以供-受體角膜緣良好對合為準, 10-0線行上、下側結膜瓣固定縫合, 供區不做任何處理。術畢抗生素滴眼液點眼, 單眼繃帶包扎, 次日換藥后仍行單眼繃帶包扎, 第3天換藥后自行應用抗生素滴眼液點眼。術后每日用裂隙燈顯微鏡觀察植片成活情況及角膜愈合情況, 術后2周拆線。
1.3觀察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術前1天以及術后1個月均由同一檢查者查患者裸眼視力, 采用同一臺電腦驗光儀檢測散光度, 翼狀胬肉均由同一手術醫師行行翼狀胬肉切除并自體球結膜移植術, 術后進行復診隨訪。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術前檢查 84患眼中無散光者2眼(2.4%), 由于白內障或翼狀胬肉過大不能測出散光者5眼(5.9%), 遠視散光者43眼(51.1%), 近視散光者14眼(16.7), 混合性散光者20眼(23.9%)。其中順規散光45眼(58.4%), 逆規散光24眼(31.2%),斜向散光8眼(10.4%)。
本研究中術前有5患眼由于白內障或胬肉過大的原因而不能進行驗光, 其余79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 術前平均散光度為(3.05±2.15)D, 視力均值為(0.48±0.12)。
2.2術后結果 84患眼均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 術后1個月隨訪, 平均散光度(1.50±1.75)D, 最佳矯正視力均值為(0.68±0.13)。經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研究79患眼術前及術后散光度及最佳矯正視力比較( x-±s)
屈光檢查結果表明, 患者的散光度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 視力明顯提高。
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的眼表疾病, 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 多在瞼裂斑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本病發病與環境因素,尤其是陽光、沙塵、干燥氣候等慢性刺激有關, 紫外線可能是主要病原因素。而慢性炎癥刺激是胬肉發病的必要條件。胬肉形成過程中可伴發瞼裂斑, 二者病理過程相同, 但瞼裂斑并不是胬肉形成的必要基礎。外界刺激作用于結膜下組織的膠原纖維, 使纖維組織變性, 角膜前彈力層損傷, 繼發上皮變性, 結締組織增生長入已變性的角膜中形成胬肉[2]。近地球赤道部和戶外工作的人群(如漁民、農民)發病率較高,尤其是沿海地區、高原地區。具體病因不明, 可能與紫外線照射、煙塵等有一定關系。局部角膜緣干細胞受損, 失去屏障作用可能也是發病基礎。胬肉侵入角膜可導致患眼屈光狀態發生改變, 引起散光及視力下降[3-5]。散光眼中以遠視散光最為多見, 散光軸向以順規散光為主, 即較大曲率的軸向多與胬肉生長方向一致, 說明由于胬肉的生長、壓迫及牽引受累角膜而使其變平, 曲率半徑擴大, 從而產生相應方向的散光[6]。LIN等[7]認為, 當胬肉侵入角膜達半徑的45%以上將明顯增加散光程度;黃芳[8]觀察胬肉侵入角膜2.5~3.0 mm是個關鍵點, 這時可引起明顯的散光, 從而影響裸眼視力。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翼狀胬肉侵入角膜后造成不同程度的散光, 并影響視力, 進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后角膜散光度及視力均得到改善。
治療翼狀胬肉手術方法有很多種, 但因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后患者角膜創傷大小及恢復時間不同, 恢復后角膜散光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本文研究對初發翼狀胬肉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 手術的關鍵是防止或減少術后翼狀胬肉復發, 采用此種方法治療翼狀胬肉, 可重建修復角膜緣上皮組織, 恢復角膜透明性, 更重要的是建立角膜與結膜之間的柵欄, 防止結膜上皮和新生血管侵入角膜, 達到治療胬肉及防止復發的目的。此方法在下方取球結膜瓣主要是考慮到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需要行白內障或者是青光眼等內眼手術治療, 下方取球結膜保留了上方完整的結膜, 有利于內眼手術切口的制作。本研究結果顯示, 手術后患者平均最佳矯正視力有所提高, 且平均散光度下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說明此種手術方法可以改善角膜散光, 提高視力。
綜上所述, 翼狀胬肉可引起角膜散光, 以順規散光為主, 胬肉大小與視力、散光度密切相關, 對此類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球結膜移植術能改善散光情況, 達到治療翼狀胬肉及提高視力的目的。
[1] Oldenburg JB, Carbus J, McDonnell JM, et al.Conjunctival pterygia.Mechanism of corneal topographic changes.Cornea, 1990(9):200-204.
[2] 劉家琦.實用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308.
[3] 楊金華.胬肉術前術后屈光變化的臨床觀察.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04, 26(1):70.
[4] 張磊, 曹小濱.翼狀胬肉切除術后角膜散光改善的研究.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03, 23(9):606-607.
[5] 楊桂芳.翼狀胬肉及手術對角膜曲率的影響.眼科新進展, 2002, 22(4):235.
[6] 姚曉明, 嚴輝.翼狀胬肉與角膜散光之間關系的研究.眼科, 2001, 10(3):160-162.
[7] LIN A, STEM G.Correlation between pterypium size and induced corneal astigmatism.Cornea, 1998, 17(1):28-30.
[8] 黃芳.翼狀胬肉與角膜散光的觀察.視光學雜志, 2000, 2(3): 167.
Changes of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ocular vision acuity after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surgery
ZHANG Li, PI Bai-mu.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Kaifeng 475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ocular vision acuity after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surgery.MethodsThere were 70 patients (84 eyes) with pterygium obtained in our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3.All the 84 eyes were treated with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operation.The changes of degree of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visual acuity were checked before surgery and one month after surgery.ResultsAll 84 eye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corneal astigmatism before surgery, most of which were with the rule.One month after surgery, the degree of corneal astigmatism was decreased and the vision acuity was elevated in all the 84 ey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P<0.05).ConclusionPterygium has influence on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visual acuity.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operation can improve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ocular vision acuity.
Pterygium;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Astigmatism; Vision
2014-03-27]
475000 開封市中心醫院(張麗);開封眼病醫院(皮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