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艷
(貴州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8)
英語超音段音位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
周恒艷
(貴州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8)
針對英語超音段音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節奏、語調、連讀和弱讀四方面作出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一些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習者培養對英語節奏的敏感度,說出腔調自然的語音語調.
語音教學;節奏;語調;連讀;弱讀
語音是語言的基本物質外殼和表達手段,其準確性直接影響語意的理解和交際效果.無論在母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中,語音都是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而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特定的語音系統和發音規律,學習者難免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母語語音系統的影響和干擾.英語和漢語是非親屬語言,二者在語音、詞匯和語法諸方面皆存在較大差異.尤其在語音方面,由于受母語的影響,中國學生在說英語時普遍帶有“中國腔”,主要表現為:元音讀不準,輔音連綴困難,加音和吞音現象嚴重,朗讀或口語中語調平淡,無節奏感.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其中最大原因就在于英語節奏把握不好.在英語語音教學實踐中,大多數教師傾向于強調元音和輔音的發音問題,而對節奏及相關超音段音位教學卻不夠重視.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從節奏、語調、連讀和弱讀幾方面分析探討英語超音段音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對策,以期幫助學習者改善英語語音面貌,掌握漂亮的語音語調.
2.1 節奏(Rhythm)
節奏是指說話或朗讀時句中一連串的音節以重輕、長短、快慢等規律出現的交替.英語節奏特點是以重音計時(stress-timed rhythm),重音和輕音交替出現.英語句子由若干音步組成,每個音步包含一個重讀音節或一個重讀音節加上若干非重讀音節.在同一意群中,每個音步所占的時間基本一致.例如:
①I'think he'wants to'go.
②I'think that he'wants us to'go.
例①包含了“輕重輕重輕重”六個音節,而例②包含了“輕重輕輕重輕輕重”八個音節.兩句話都由三個音步組成,即重讀音節的數量是相等的,區別在于非重讀音節的數目.在實際朗讀時,這兩句話用時大致相等.為了保持等時的節奏,就要調整各個音節的長度和速度.非重讀音節較少時可念得慢些,非重讀音節越多,讀的時候語速就越快.
與英語不同,漢語節奏特點是以音節計時(syllabletimed rhythm).每個漢字構成一個音節,朗讀時講求字正腔圓,鏗鏘有力,基本上每個音節都重讀.漢語的這一發音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學生對英語節奏的正確把握,他們習慣用漢語節奏說英語,通常把每個音節讀得一樣重,導致非重讀音節發音時間被延長,整個語句失去節奏.
⒉2 語調(Intonation)
語調是人們說話時音調(pitch)高低抑揚的變化.漢語是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每個字(音節)都有固定的聲調,聲調的高低變化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英語則是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依靠不同的語調來表達不同的含義,它沒有固定的詞調,聲調不會改變詞義.漢語的語調一般表現在句末音節上,但由于受每個字的聲調限制,升降幅度和音高變化不大.英語常用的語調有降調、升調和降升調等,語調升降通常體現在最后一個重讀音節上.
在說英語時,學習者總是不自覺地把漢語聲調帶入英語語調中去,主要表現在:起調偏高,尤其是遇到以弱讀音節開始的句子時;句中語調平淡,缺少輕重交替的節奏感;升降不自然,句尾突然上升或下降等.例如在說“I'like 'English.”時習慣把“I”發的比“like”還要高,還要響;在問“Do you'like it?”時,不知道語調在”like”處逐漸上升,而在讀“it”時突然用升調,聽起來非常不自然.
2.3 連讀(Linking)
連讀是英語和漢語的一個重要區別,漢語一個字便是一個音節,音節多以輔音開頭,元音結尾,因而連讀受到很大限制.相反,連讀在英語連貫話語中卻經常出現.在同一意群中,詞和詞一般連在一起讀,中間不留空隙.英語連讀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①詞末輔音和相鄰的詞首元音連讀,如look at it['luk?tit];②如果前后相鄰的兩個音都是元音,那么根據前一音節尾元音的唇形和舌位,在二者之間增加一個輕而短的半元音[j]或[w],如 he is[hi:(j)iz],go away['g?u (w)?'wei];③連音[r].字母 r在詞末一般不發音,但當其后緊接的詞以元音開頭時,發 [r]音并與后面的元音連讀,如 far away['fa:r?'wei].
中國學生在連讀方面經常陷入兩種誤區:一種是該連讀時不連讀,另一種是誤把連讀當拼讀.朗讀時把每個單詞分開來念違反了英語節奏規律,但如果連讀方式不自然,也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2.4 弱讀(Weakening)
弱讀就是語音在發音上變弱,具體表現為發音用力小,持續時間短等.Jones(1956)曾指出:“恰當地使用弱讀形式對于英語發音是十分重要的,但也是外國人最難掌握的英語發音特點之一.外國人通常都有一種幾乎是不能抑制的傾向,總要使用強式來代替弱式.這樣的發音在英國人聽來,其感受是不重要的詞和音節過分突出,結果重要的詞和音節反而失去一些應有的強調.”弱讀在英語語音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弱讀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單詞中非重讀音節的弱化;二是句子里功能詞的弱讀.這類詞在發音上通常有兩種方式:強式(strong forms)和弱式(weak forms).前者是指重讀時完整的發音形式,后者指非重讀時的弱化形式.如 and[?nd]在連貫話語中常讀成[?nd]或[?n],been[bi:n]讀成[bin].
弱讀是英語發音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實現英語節奏感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受漢語發音的影響,中國學生讀英語時,字字有重音,不習慣弱讀,破壞了英語的節奏感.
以上簡要分析了受母語負遷移影響,我國學生在節奏、語調、連讀和弱讀幾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那么要如何幫助他們擺脫“中國腔”,說一口腔調自然的英語?
3.1 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教學相結合
在語音教學中,教師可適當介紹一些語音學和音系學基礎知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元音、輔音的發音方法和發音規律,還要讓他們了解單音在連貫語流中的變化.要使學生意識到超音段音位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單音發音準確并不意味著能說出地道、漂亮的英語.除了要糾正錯誤的發音,更應注意英語的節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教學聯系起來,將節奏訓練貫穿于語音學習全過程.
3.2 認識英語節奏與漢語節奏之差異
英語與漢語在發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用音樂術語來說,英語語音屬于連奏音(legato),音節之間自然地過渡,圓滑而無間斷,有明顯的音節突出.漢語語音則屬于斷奏音(staccato),音節內部的凝聚力很強,而音節之間的關系松散,不易與相鄰的音連接.了解二者節奏之不同,就能預測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盡量減少或避免母語帶來的不利影響.
3.3 以節奏訓練為中心的超音段音位教學
先通過朗讀多音節單詞或短句,讓學生體會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區別.讀重讀音節時聲音加大,音調提高,元音發音飽滿清晰,時間拉長;而讀非重讀音節時,音調降低,元音音長縮短,傾向于弱化成[?].兩個或兩個以上非重讀音節靠在一起時,要加快速度讀出來.例如:


為了讓學生對輕 -重、快 -慢有更直觀的認識,可以借助橡皮筋來演示.將橡皮筋套在兩個拇指上,讀重讀音節時慢慢將橡皮筋拉寬,讀非重讀音節時用稍快的速度微微拉開.在了解音節強 /弱和快 /慢差異之后,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節奏和語調練習.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訓練材料,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挑選一些節奏鮮明、朗朗上口的詩歌、童謠、繞口令等.例如:

從學生們熟悉的童謠開始節奏訓練能較快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信心.之后,可以進一步將童謠的節奏運用到其他句子中.如:

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連讀、弱讀和語調的的練習也同時穿插進行.該重時重,該弱時弱,加上語調靈活變化,英語聽起來才腔調自然,節奏優美.
掌握漂亮的語音語調對英語學習極為重要,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使交際效果事半功倍,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基于以上分析和討論,可以看出漢語語音對英語超音段音位學習造成一定影響.在教學實踐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有意識地擺脫漢語發音習慣.通過多聽、多讀、多練,培養學生對英語節奏的敏感度,讓他們學會把一句話中的詞平滑而無間斷地連起來念,注意輕重搭配和語調,才能說出地道自然的英語.
〔1〕Jones,D.1956.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 Cambridge:Heffer.
〔2〕庫克.美語發音 13 秘訣[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
〔3〕陸峰.英漢語音系統差異造成的“中國腔”及其對策[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6(2).
〔4〕習曉明.英語普通話與漢語普通話詞重音比較[J].外語教學,1990(1).
〔5〕許魯之.英語超切分音位及其語用功能[J].國外外語教學, 2004(2).
〔6〕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G642
A
1673-260X(2014)08-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