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嵐
【摘 要】社會參與教育是全球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高職院校而言,加強家校聯系,既是家長的要求,又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還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需要。由此,積極探索一條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積極采取措施吸引家長的支持與參與,建立家校溝通的長效機制來形成教育合力,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教育 溝通 合作 機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中發(fā)【2004】16號文件)明確指出:“學校要探索建立與大學生家庭聯系溝通的機制, 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這對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作了充分肯定。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建設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因此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應當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這對于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在高職院校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從學生整體素質和學生個性心理特征來看,高職院校既有普高、職高、中專、技校等“三校” 高中畢業(yè)生,還有 “五年一貫制”初中畢業(yè)生,其生源構成復雜,學生的個體素質的差異很大。從學生整體素質看,其文化基礎、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差,學習的專心程度和自覺性較弱、缺乏自控力。他們作為“90后”大學生,一方面,學生思維方式多樣化,缺乏自我評價的標準,缺乏自我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獨特個性。遇到挫折,不愿意告知師長,沒有適當的心理疏導,最終導致一些心理問題。
其次,從學生成長環(huán)境來看,他們處于網絡信息化時代,沉迷網絡荒廢學業(yè)的學生不少。單靠學校方面的教育不能完全肩負起教育職責。因此,將家庭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是高校教育迫切需要開展的一項工作。
再次,從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來看,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不僅需要學校的培養(yǎng)教育,而且需要家庭的同步引導,使新生入學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學生資助、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變得更有實效。
二、構建“溝通—合作”家校合作模式
圍繞學生進行溝通,起到相互理解、達成共識和信息傳遞的作用。通過家校間的合作,促進學校管理水平、人才培養(yǎng)的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家校溝通的內容
一是學生在校狀況。從筆者收集整理的數據來看,家長主要關注學生安全健康狀況、學業(yè)狀況、生活狀況、在校表現以及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教師希望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感等問題。二是學校長遠發(fā)展。學生成長與學校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為了學生和學校的共同利益,家庭和學校應該共同關注學校的未來規(guī)劃和發(fā)展,例如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制訂、 社會捐資助學、學生實踐實訓基地建設、學校服務社會等,從而迅速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三是學生家長的成長。學生在學校暴露出來的問題與其家庭的背景有關。要解決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和價值取向等問題,一方面,學校要取得家庭的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學校還要調整和改進家長的價值觀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家長的素質和水平,給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專業(yè)指導,促進學生家長的成長。
(二)家校合作的形式
家校合作是指學校與家庭在目標認同、情感融洽、信息溝通的基礎上, 互相配合, 互相支持, 協調一致的互動活動。學校方面一是完善學生家庭信息數據庫。將學生的詳細填入數據庫中, 存檔備用。二是建立家校溝通平臺。通過QQ家長群、手機短信和電話,可以將學生在校表現和對家長的意見建議及時傳達給學生家長,對學校的決策、事務以及學生的教育問題形成異地討論。教師通過博客可以展現班級的文化風貌,有利于家長了解子女所在專業(yè)班級的班風、學風等整體狀況。三是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講壇。可利用家長送新生報到、畢業(yè)典禮等時機組織召開家長會,安排家長與院系領導、任課教師以及輔導員見面, 介紹學校教學科研狀況、學生管理培養(yǎng)方式、就業(yè)動向等家庭關心的熱點問題,并作解答。四是開展人文關懷和精神教育。教師與家長之間平等融洽關系的建立關鍵在于老師。為此,輔導員要注重開展人文關懷和精神教育, 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與理解,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取得的進步, 引導家長用發(fā)展和賞識的眼光看待子女,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策略。
三、建立新機制保障“家校合作 ”模式順利實施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方相互協調和聯系,組成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產生巨大的“合力”,達到效果最優(yōu)化。
一是組織保障。高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建立持久性組織,保障家校合作的規(guī)范性和連續(xù)性。二是資金保障。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在加大對建立相關組織的經費投入同時,呼吁社會和家長對家校合作的關心,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資金,保障家校合作的開展。三是制度保障。高校應完善和實行嚴格的聘用制度,讓德才兼?zhèn)涞母刹亢徒處熯M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形成一支有干勁、素質高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并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強化其合作理念,提高合作能力,增強他們開展家校合作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切實推進家校合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郎莉. 家校合作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探究[J].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0(4).
[2]徐蕾,郭智芳. 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構建[J]. 思 想 教 育 研 究,2012(2).
[3]李躍進. 高校輔導員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初探[J]. 九 江 職 業(yè) 技 術 學 院 學 報, 2009(1).
[4]羅晶. 家校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