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
一、因材施教簡述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原則,是對不同的學生,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教學。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老師們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敏銳的觀察,了解學生們的個體差異,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認識層次、學習興趣等,設計相應的教學要求、內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發展。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發揮各自特長,有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做到因材施教,讓大部分學生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這需要老師掌握教學方法和形式,對學生分別指導,分類練習。
二、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中的運用目的
1. 能夠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因材施教在尊重每個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合適自己的體育鍛煉,能夠做到揚長避短,避免了有些學生由于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和信心。能夠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學習到體育的理論及應用,所以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體育教學目的的達成。
2. 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傳統的體育教學把教學的對象整體劃一,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上對每一個學生沒有區分,然而每個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樣一勺燴的教學,勢必造成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消”的現象,從而達不到教學的目標。而因材施教依據每個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在體育中感受到樂趣,增強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有利于體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如何將因材施教原則運用到中小學體育教學中
1. 應對學生充分了解
人在氣質、性格、能力上都存在著個體差異,作為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年齡、性別、性格、愛好、個性特點、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體育基礎、智力水平等,都要充分了解, 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于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2. 認真備好課
教師對學生有了充分了解后,應根據教材和大綱的要求,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步驟與方法。
3. 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一堂課的靈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恰當、合理,將直接影響教學目的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就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三步上籃這一節時,可以把籃球基礎好的那一部分劃分在一起,采用完整示范法,既不會破壞動作的結構,又縮短教學時間;而對籃球基礎較差的學生則采用分解法,降低動作的難度,先教學生學會徒手動作,在徒手動作十分熟練時再進行持球練習,使他們每學會一個動作,就相應產生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內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幫助他們逐步增強完成整個動作的信心和意志。
4. 從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上進行因材施教
對于同一教學內容,對于不同素質的學生,在學習上難易程度不同。學生在進行同一難度練習時,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來說,要掌握這一動作技術較容易,而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件較困難的事。要使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不同的收獲,就得進行因材施教。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層次分類,在學習動作質量上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效地激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例如:學生在采用同一個器械做山羊分腿騰越時,對那些素質好,學習積極的學生,則從助跑、踏跳、騰空、落地各個環節上提出較高質量要求。而對身體素質較差、膽小或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求能跳過去就行,有的只要求能夠做出第一騰空動作即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技術練習。
5. 從運動負荷上進行因材施教
所謂運動負荷,又稱生理負荷,是指人做練習時所承受的生理負荷。在體育課上只有運動負荷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負荷過大,學生會產生疲勞,從而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負荷不足,學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達不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使學生身心能夠在一個適宜的運動負荷的體育教學環境中得到健康發展。
6. 建立更加科學的評測機制
合適的評價也是因材施教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體育教學中需要尊重個體差異的評測機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實施分層評測機制;在教學中也可以允許學生自己來選擇感興趣的項目學習,通過項目的劃分來完成對體育成績的評測;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推進,當今的教育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對于教育個性化做出了進一步的強調。因材施教正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為每個學生發展提供平等機會,從而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并最終實現學生身心健康共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喜珍,李瑞鋒. 小學教師關于因材施教的認識[J]. 上海教育科研,2009(12):61-64.
[2]沈曉明. 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172-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