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森
一、引言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實效性逐漸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重視。本文將根據筆者在農村幾十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以及平時對農村初中英語課堂的探討和反思,結合農村中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環境分析,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低效的原因進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決的策略和方法。
二、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環境
目前,我國落后的農村地區小學學校一般不設有英語課,僅有鄉鎮的個別小學學校從三年級開始設有英語課。大部分農村小學生在小學學校從未接觸過英語,僅有少部分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由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嚴重缺乏,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極少,有的學生學習了三年英語,連英語的26個字母還不會念,也沒有學過英語音標,更談不上系統的學習英語。農村小學學校不太重視英語,學生也不喜歡學習英語,學生整體英語水平低,導致大部分學生進入中學后對英語感到恐懼,對英語學習更加不感興趣。
在農村中學,學生英語周課時為5節正課,加上一節晚輔導課。在中學的三年里,學生要把小學和中學的所有內容學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從一開始,學生只能“匆忙”地學,一知半解地被動學習,中學英語學習一年后,學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已很嚴重。八年級后學生已基本放棄英語學習,僅有極個別學生英語成績良好。
三、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課堂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由于農村英語學習課時有限,加上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和中考“指揮棒”的作用下,用英語教學從未得到足夠重視,強勢的母語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另外,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比較強調語法學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普遍重視對英語語法知識的講解,忽略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在備課時,也始終把教學目標只確定為掌握英語語法內容,并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感到學習相當困難,沒有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意義。
(二)不重視英語語音知識的教學
當今的英語教材對學生的要求很高,而農村學生小學時沒有接觸過英語,對于中學英語要求達到的掌握目標,在中學三年里,學生感覺難以做到。《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畢業時英語的目標要求:學生在中學三年要掌握的英語語音知識達到五級能力目標,教師和學生都倍感困難。所以很多農村初中教師不再進行英語語音知識的系統教學。有的教師雖然教授一些語音知識,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并不很重視語音知識的教學,學生沒有過好語音關,不會認讀和拼寫英語單詞,不理解英語句子和文章,聽不懂和看不懂英語,以致逐步放棄英語學習。
(三)教師在教學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1.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新內容導入教學活動,設計內容沒有趣味性,致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2.在英語課堂學習鞏固的環節中,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進行教學活動,教師沒有重視活動的層次與梯度,沒有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教師也不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導致學習有困難或內向的學生不愿意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小。
3.由于學生對英語學習倍感困難,不喜歡學習英語,所以在英語課堂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面相當小,學生被動地學習,沒有真正掌握基礎知識。當教師要求學生將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于真實的情境中時,學生不會運用英語,更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拓展,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差,英語成績明顯落后。
四、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一)適當增加學習英語的周學時
農村學校應該根據本地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學習英語的周課時,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學習和鞏固英語基礎知識,為以后的繼續學習打好牢固的基礎。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過好語音關和單詞關
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國家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小學開設英語課,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因此,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應該首先要進行有效的字母和音標教學,通過音標教學來掌握語音知識,并引導學生通過語音知識的讀音規則掌握英語單詞的拼寫方法,養成良好的英語單詞拼寫習慣。
(三)英語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1.在英語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把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放在首位,淡化英語語法教學。
2.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英語水平合理地整合教材。 教師要研究教材,做到靈活運用教材;研究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鼓勵和包容,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練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促使學生產生學好英語的內動力。
3.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必須用英語組織教學,同時要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必須用英語思維和交流,培養學生在課堂中運用英語的習慣。教師要耐心幫助學生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作用,多進行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的對比和練習,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要合理地科學地組織教學
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生動有效的教學活動,盡量為學生創設教學語境;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英語水平,精心設計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活動,組織和鼓勵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并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原有的基礎,設計開放性、多樣化的綜合語言運用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