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嬌虹
近年來,江蘇城市道路交通的規劃、改善及管理一直在進行當中,道路工程也在實施,但是交通擁堵的問題仍然困擾市民的出行。徐州和無錫分別作為江蘇城市發展的代表城市,在交通發展上也存在共性與差異。本文基于實地調研和文獻研究,在考察兩市公共自行車站點分布以及運行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完善兩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對策建議,更好地推動綠色、健康、美麗的江蘇城市發展。
公共自行車綠色出行城市交通近年來,全國的多數城市備受交通擁堵困擾,一些城市探索多種出行方式,發展公共自行車也在推廣之中。綠色出行這種可持續、低碳、環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很受歡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公共自行車系統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對江蘇徐州、無錫兩個大城市通過調查研究,尋找兩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為江蘇及其他地區推廣公共自行車提供參考和借鑒,以更好地促進美麗城市的形成與發展。
一、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運行的現狀
(一)徐州公共自行車發展現狀
2012年,徐州市正式啟用了公共自行車系統,在市區投放了16400輛公共自行車,設置鎖車器17400套,建立了489個停車站點。累計為市民辦卡近30萬張,市民借車1223萬人次,日均借車6萬人次以上,日最高借車達9.2萬人次,每輛自行車日均使用8次以上。對市區交通分擔率達到2%以上,在上下班高峰期有效地緩解了徐州市的交通擁堵。
1.自行車系統總體運行情況
徐州市公共自行車由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有限公司承建,徐州市城管局、徐州市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主辦。2012年9月29日,徐州市建設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第一期投放了7500輛公共自行車,為市民免費提供公共自行車租賃,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
2.使用者的性別、年齡結構情況
根據調查小組在市區、集居小區、學校、醫院等地的調查結果來看:
(1)從性別看,男性辦卡比例為48.2%;女性辦卡占51.8%,女性辦卡人數略高于男性。
(2)從年齡層次看,25歲至40歲的人群是最多的,其次是青少年和中年人??梢?,徐州公共自行車系統服務人群主要集中在多為中學生、上班族的中年人年齡段。
3.站點借還車情況
(1)從借、還車頻數看,以200輛車估計,平均每天每車被借2.6次。從借還車情況看,各站點借車情況和還車情況基本一致,少數站點高峰期出現無法借車的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在徐州市的大型超市附近人流量很大,在節假日時期的借還量每天可以達到2000到3000人次。針對公共自行車的收費(1小時以內免費,超過1小時按1元/小時收費,每天上限為5元),市民普遍接受。90%的市民會在1小時內還上車,8%的市民是由于借還出現狀況,如附近公共自行車的車樁都已經占滿,無法還上車。
(2)從各站點繁忙程度看:將平均每天各站點借還車數和(即平均每天各站點服務次數)按照“不超過30”“30~60”“60~90”“90~180”“180~300”“300~450”“450以上”分成7組,統計處于各種服務狀態的站點個數。公共自行車服務時間約15個小時(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有借還記錄)。
非常清閑的站點(≤2次/小時)的占比20.2%;
比較空閑的站點(2~6次/小時)的占比23.3%;
服務情況一般(6~12次/小時)的占比25%;
較為繁忙的站點(12—30次/小時)的占比26.2%;
極為繁忙的站點(≥30次/小時)的占5.3%。
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個別市民將公共自行車隨意停放,占用非機動車道,并且公共自行車零部件經常性的受到損壞。
4.借車使用時間情況
從使用時間情況直方圖可以看出,10~20分鐘間的樣本數最多,說明了大部人騎車時間不會很長,表明公共自行車基本上都是做短途用。
從調查情況看:53.45%的人出行時間較短,只有5至30分鐘左右的時間,有將近40%的人出行時間為30分鐘至60分鐘。市民出行的高峰期一般是早晨7點至9點,中午午飯時間,以及晚上5點至6點,這幾個時間段城市道路處于最擁堵的狀態。
5.公共自行車使用人群分析
在深入實際進行問卷調查期間,使用者向我們反映了一些在借還及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還車容易借車難,特別是在早上6:00~9:00和下午17:00~20:00公共自行車的租賃高峰期,有時要借到一輛車需等上半個小時。
(2)非公共自行車占位,導致還車者無處停放自行車。
(3)自行車損壞嚴重,無人員及時修理。在我們調查的幾個站點中少數自行車或站點出現系統故障無法使用,這也是導致借車難的直接原因之一。
(4)80%的被訪者認為應在住宅區、休閑區、交通樞紐站點和人群密集處設置公共自行車停靠點,在居住區和超市、菜場附近增設公共自行車站點,方便市民的生活。
(二)無錫公共自行車發展現狀
無錫的公共自行車不同其他城市,是由兩家經營,一家是以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主營的無錫愛派克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是以3Q系統為主導的無錫萬紫科技有限公司(又名江蘇宏溥科技有限公司)。前者安排的布點在南長區、北塘區、濱湖區及在黿頭渚公園充山大門、蠡園公園等主要景區,一共有32個租賃點,投放了1000輛公共自行車,供市民和游客使用;后者主要在崇安區、太湖新城、太科園、吳文化博覽園安排了90多個站點,1000多輛公共自行車。兩家公司雖然主營地區不同,但是給市民借還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因為兩家公司的系統不兼容。市民也一直期望能夠實現兩家公司的通借通還。
1.經營模式不合理,兩家公司目前都處于虧損狀態
愛派克公司的每輛自行車的成本為580元,共計58萬元。場地建設、通信網線、車輛存取智能系統等共計高達500多萬。后期運營成本高昂,包括每個月28000元的人員開支,5000~6000元的車輛損耗折舊及車輛維修等費用。公司依靠租車收入,但租金很低,導致該公司目前入不敷出。
萬紫科技公司的一輛公共自行車的造價在780元左右,從進入無錫市場至今,投入約1500萬元,每年維護費用在100萬元左右。每增加一個點位,需要投入8~10萬元。為了保證市民的安全,所有自行車在2年到2年半內就必須報廢。據悉,目前愛派克公司已經對1200輛使用了2年半的車進行了更新換代。企業尚未實現盈利,未來的贏利點主要依靠廣告收入。
2.租賃卡與市民卡兼容,需要一定時間全面完成
2012年11月,無錫萬紫科技有限公司的3Q自行車在崇安區的45個租賃點已經實現使用市民卡租車,而愛派克公司的公共自行車租賃仍需辦理租賃卡。使用市民卡租車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問題,條件成熟后,市民不需要另外辦卡,只需刷市民卡就能租用公共自行車,相信未來在方便市民的同時也會實現租賃量的倍增。
3.地鐵車站將為公共自行車“留位子”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77份。通過問卷收集到不同租賃點使用者的反饋信息,對無錫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做出評價。調研數據顯示,公共自行車自推行以來,以18~45歲租用者為多,為上班族和旅游者提供了諸多便利。工作日濱湖居民區用車量較多,多為上班族使用;周末和節假日,環蠡湖景區和濱湖居民區使用者多用于外出游玩,部分用于鍛煉身體。使用群體構成特點證明了公共自行車不僅豐富了市民的休閑生活,而且為旅游者提供的便利的出行條件。
4.租賃點分布不均,未形成規模效益
無錫市愛派克公司是民營企業,在布點、廣告代理、基礎設施共用上缺乏自主權。公共自行車系統涉眾多部門,綜合性強,政府在協調和調度方面缺乏力度,使租賃點布設不盡合理,覆蓋范圍小,不能形成規模效應。當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每200m~500m分布一個時,才能真正實現便捷租車,但無錫的租賃點大部分是1500米左右一個。無錫推出的租賃點主要集中于風景區及休閑區,居民區的租賃點很少,不能良好實現與公交、步行等交通方式的銜接,使得現階段租車換乘公交的較少。
endprint
5.服務理念不科學
首先,辦卡不方便。目前無錫市濱湖區辦卡點只有華潤萬家和黿頭渚充山大門兩處,辦卡點極少,且兩者相距較遠,不利于租車者方便快捷地辦卡。筆者在實地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因辦卡不方便放棄租車。
其次,租車卡種類過于單一。目前無錫公共自行車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針對無錫市民的租車卡,另一種是針對游客的臨時租賃卡。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希望無錫市能豐富自行車的租車卡種類(如學生卡、老齡卡等)并對相應的人群給予不同的優惠,還有一部分人希望可用公交卡租車。
第三,服務不夠人性化。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無錫辦卡點少,缺少專門人員的管理與服務;(2)如果使用市民卡租車,卡一旦丟失補辦手續麻煩。
6.宣傳推廣力度不夠
首先,綠色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其次,媒體宣傳營銷力度不夠。無錫市除了最初的媒體報道和網站宣傳外,很少再有其他宣傳,很多居民甚至不知道有這項服務,缺乏一個完整的推廣。再次,相關部門之間合作欠缺。公共自行車系統具有綜合性,它涉及規劃、城建、交通、旅游以及自行車生產商等多個部門。無錫市租賃公司與各部門間的協商與合作不夠。以至于在設租賃點時用電等問題成為了公司的技術問題。
二、居民出行交通工具選擇
根據我們的調查,居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有三方面因素:(1)經濟因素,這是居民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便宜快捷的交通出行方式是他們的首選;(2)出行環境,交通工具的承載量,效率及服務水平也是考量的因素;(3)交通工具的便捷程度、人性化程度。
2012年兩市居民日均機動化出行總量約1400~2000萬人次,按常住人口計算,居民日機動化出行2.1次。居民機動化出行方式構成中,公交車占41.3%,出租車占4.2%、公共自行車占3%,公司班車約占5.7%,小汽車約占39.4%,其他約占6.4%。全部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車、出租車、地鐵)在全市居民機動化出行中的分擔率為51.5%,成為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最大的交通方式。
三、完善兩市自行車系統的建議
(一)改進和完善申請辦理程序,實現全覆蓋
公共自行車作為公共服務的一項內容,其服務和受益對象應是全體市民,包括不具有本地戶籍的務工人員。因此,政府部門和承辦企業應改進現有申請辦理程序,不僅可以通過公共自行車卡租借公共自行車,還應通過公交卡實現租用。辦卡量的不斷增加,高峰時段空、滿樁現象增多,由此引發借車難、還車難問題,因此二期項目的作用是加密站點,更好地完善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和兼容性。
(二)合理設置站點
進一步優化站點設置,堅持“把站點放在設在生活行道路上”的原則,科學合理布置站點,真正體現自行車作為慢速交通的出行特征,做到便民利民。撤銷一些極為空閑的站點,縮小一些空閑站點的規模。
(三)健全公共自行車交通換乘體系
加強停車換乘組合模式,增加公共自行車對公交車、私家車的吸引力。
(四)加大公共自行車投入力度
按照經驗,公共自行車數量與租車卡數量的比例為1∶6或1∶7比較合理。因此,政府和經營企業要從市民出行和城市發展的需要出發,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公共自行車投放量。企業要通過經營、廣告和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加大站點建設力度和自行車投發數量;政府要根據企業投入情況,合理安排財政資金給予補助。
(五)加強基礎設施配套
一是在交通擁堵嚴重等地段建設專用自行車車道,調整完善城區道路標志標線,徹底清除擠占非機動車行道的停車泊位,給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提供更大的空間。二是制定并落實對亂停車占用非機動車道行為的懲罰措施,改善公共自行車的基礎設施配套不足、不對口的問題
三是及時對毀壞的公共自行車進行維修,并根據情況及時增補更多數量的公共自行車,滿足市民需求。
(六)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管理系統。一是要加強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有限公司的管理,使其運營更著重考慮社會效益,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二是要加強對公共自行車站點的工作人員的管理,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培養其敬業愛崗精神,加強自行車的安全維護和修理。三是合理調度站點的自行車。要加強對自行車租借和歸還的動態監控,并根據各站點自行車的運行情況,及時進行調度和配置。四是改進和完善自行車租賃管理系統,逐步提高自動化管理程度。
(七)加大對各種不文明用車行為的整治力度
目前,全市公共自行車遭到破壞的數量還在增加,要進一步建立誠信約束機制,對不文明用車行為實行嚴管重罰。除了要進一步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外,還應通過媒體手段堅決予以曝光。
四、進一步的思考
加強綠色交通的公眾參與,切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轉變出行者的觀念,開展綠色交通的主題宣傳活動,倡導綠色出行,減少空氣污染,讓大眾主動選擇一種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解決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出行難、停車難”問題,進而增強城市交通系統的可持續力。
要充分利用廣告經營。國外公共自行車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廣告和服務點的商業化。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車體廣告和租賃點廣告,則公共自行車公司應該每年能獲得不菲的廣告收益。
公共自行車公司可以利用市民卡建設的契機,將自行車租賃卡作為市民卡的一部分;政府可以作為第三方介入公交卡和自行車卡的融合。公共自行車系統的良好運營需要公司企業、市民、政府的共同努力,從規劃到經營、維護都需要各方面的緊密合作。企業需要運用科技武裝自行車系統,同時提升服務質量,并且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得盈利模式多元化。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良好運行,最終實現綠色出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龔迪嘉,朱忠東.城市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實施機制[J].城市交通,2008,(11).
[2]錢儉,鄭志鋒,馮雨峰.杭州公共自行車設施現狀調查與思考[J].規劃師,2010,26(1).
[3]王志高,孔吉吉.歐洲第三代公共自行車系統案例及啟示[J].城市交通,2009,(7).
[4]林衛.歐洲城市交通的經驗與啟示[J].城市規劃,2001,25(10):56-60.
本文系2012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調研成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