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彩寧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科學全面的職業能力訓練,能促使學生在自身最擅長的職業里獲取最成功的職場人生。高職教學改革的職業能力培育就是要培養高職學生具備從事一種工作的能力,達到企業需要的人才的標準。
工作過程教學改革職業素養圖形圖像制作目前,社會上不少企業可以說是求賢若渴,但是很多剛出校門的畢業生沒有達到企業需要的人才的標準,這就造成了一方面大批畢業生在招聘會上無功而返,另一方面企業有很多崗位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因此,職業能力教育則是架設在兩者之間的一個橋梁。
一、本研究的主要內容
主要通過平常的教學過程進行訓練。另外,在企業鍛煉中也可以在多方面進行訓練提高。
1.訓練方法簡述
為了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在企業實踐能力方面得到有效地訓練,圖形圖像制作專業提出了“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方案,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利用寒暑假參加企業實踐或頂崗實習,以提高職業能力。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的企業實踐項目不少于4次,累計時間需達到2個月以上。
學生進行職業能力訓練,由企業指導人完成記錄、評價,并將結論填寫在《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手冊》中,以保證學生畢業時能得到一個有效的企業評價,最終順利走向社會。當學生畢業時,《職業能力訓練手冊》就能做為他們獲得準職業能力等級的參考和評價。
2.訓練目標
通過《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方案,讓學生在校期間,多次參加企業實踐,在職業崗位上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學院與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也確保學生在畢業時能得到有效的企業評價。
3.實施過程及內容
職業能力訓練手冊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評價,也是一種督促,促使學生能在畢業前獲得良好的企業評價。每次的職業能力訓練主要需完成以下內容:記錄每天的工作內容;粘貼完成的項目成果圖片資料;撰寫心得體會;由企業指導人填寫每次的職業能力表現,并給出結論。
4.監控方法
在企業實踐時,由所在企業的指導人和學院系部進行共同監督,職業能力的綜合評價主要由校外實訓指導人負責完成。
5.考核評價方法
通過企業實踐(設計)項目記錄和實踐(設計)項目照片展示,對學生每次的企業實踐進行記載;每次企業實踐結束后,由企業指導人對學生的單次訓練進行評價。畢業前,由校外實訓指導中心和系部參考所有的訓練記錄,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二、本研究的創新點
1.培育訓練模式新穎
根據圖形圖像制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針對本專業就業崗位能力構成要求,以“項目”引領,工作過程為導向,把課程體系按企業的實際項目和工作任務流程進行重構,建立項目制課程體系,并有效地運行“專業技能學習——企業任務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
基于工作過程,將企業實踐與職業能力訓練相結合,以企業的真實項目任務來進行綜合的訓練,結合以賽促學的實戰演練,加強職業核心技能訓練,提升專業技能;最終完成由學生到設計師的角色轉換,使企業頂崗實習和就業能順利對接。
2.能有效獲取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
通過職業能力訓練,讓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進行職業能力培養,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及職業素養,為就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職業能力訓練手冊》,讓學生畢業時可以拿到一份企業實踐的有效證明,也為學生的就業上崗提供了一份有力的企業經驗證明。
三、應用情況分析
1.數據統計
本研究的方案和手冊已應用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2010級、2011級、2012級圖形圖像制作專業學生。從收集的資料來看,學生們已逐漸適應職業能力訓練的這種企業實踐方式,并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企業進行鍛煉和提高,相關的數據如下:
2010級《刻字與雕刻》課程教學中,60%學生主動到企業進行調研、材料知識學習,并完成了學期末的裝飾方案設計以及標語刻字等工作任務,效果良好。
目前2011級參加了三次企業鍛煉,其中主動參與率分別為37.2%、48.84%和59.09%,專業相關率分別為18.6%、32.56%和53.8%。2012級學生參加了一次企業鍛煉,其中主動參與率為49.5%,專業相關率為27.5%。
從以上數據分析對比結果來看:學生第一次主動參加企業鍛煉的比率由37.2%上升為49.5%;專業相關率由18.6%上升到27.5%;2011級的學生參與人(次)數在逐次增加,專業相關率也在提升。
通過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對比,都表明此訓練的良好發展趨勢。
2.應用效果
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到多個公司和單位實習,并參與了桌牌設計、車體廣告設計、廣告字設計制作、會展安排等工作,參與青海省黃南州某學校的導向牌制作,并幫助公司進行藏文翻譯和文檔校對,完成了7000多字的翻譯任務。學習了有關的軟件使用,了解并親歷了廣告字的設計、制作和安裝、張貼過程。以上這些足以說明,學生在職業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已逐漸能將學習與企業任務融為一體,并能在企業鍛煉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通過對學生作品展、課程作品、大賽作品以及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情況匯總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是一種有效的訓練,可操作性較強,讓學生在工作中能夠協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對他人公正寬容,鍛煉和提高準確裁定事物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等,可以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培養企業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還能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企業工作任務,了解企業需求,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企業指導教師的評價,從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反映了學生在職業能力方面的優勢和欠缺之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改進和提高。
基于工作任務的學生職業能力訓練,能促進學院對高職生的培養目標的實現,也能提前讓學生感受企業的用人需求,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洪齡,周蘇東.用任務驅動模式編寫教材的研究探索[J].中國培訓,2007,(7).
[2]孫雁.任務驅動型教材:讓技能和知識“骨肉相連”[J].中國培訓,2008,(5).
[3]沈建國.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8,(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