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營
職業素質高的員工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于職業素質低的員工,職業素質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許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把員工的職業素質列入首要考核的范圍。可以說,職業素質已經成為企業員工必須具備的素質。高職院校教育作為一種就業教育,必須提高本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水平,以確保其能順利就業。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以提高本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嘗試從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角度提出相應對策。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素質一、職業素質概述
素質是一個人經過長期歷練而積淀下來的具有穩定性的特質。素質可以長期影響甚至決定人的各種行為。職業素質指的是一個人在職業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職業素質的內容主要包括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審美素質等。職業素質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一是每種不同的職業所需的職業素質是不同的。二是一個人的職業素質一旦形成,輕易不會改變。三是職業素質是個人在其職業生涯中通過自己學習和親身體驗,積淀、升華而成。四是職業素質具有整體性。職業素質好的人不僅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好,同時,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也好。五是職業素質具有發展性。社會發展要求個人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所以,素質具有發展性。
當今社會,僅具備專業素質的人不會得到好企業的青睞。只有具備較高職業素質的人才能順利找到好工作,進而在事業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功。因為,職業素質高的員工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于職業素質低的員工,職業素質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許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把員工的職業素質列入首要考核的范圍。這就解釋了是為什么企業招不到人,求職者找不到工作這一矛盾現象。因為,企業需要具備職業素質的員工,而很多求職者沒有具備企業所需的職業素質。
二、語文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作用
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就業教育,從前文對職業素質的相關敘述可以看出,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對學生的成功就業、勝任本職工作,進而在工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提高本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水平,以確保其能順利就業。較高的語文基本素質對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質起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為學生今后職業能力的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可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這對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大有裨益。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本校的語文教育。
三、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我國,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實施素質以來,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已逐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走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老路。具體表現如下:
(一)高職院校對語文科目的認識存在誤區
國家明文規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備專業技術的高級人才。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這一培養目標被部分高職學校斷章取義為高職院校只需培養“實用型、技術型人才”,學生來學校是來學一門技術或手藝,以期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語文對學生的就業沒有任何幫助。因此,語文課可以盡可能少開,甚至不開。
(二)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及動力
高職院校的生源為高考沒能考上普通高等院校的高中畢業生及從中等技校畢業的學生。前者是抱著不情愿的心態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這類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也不足;后者是因為沒考上高中后到中等技校就讀的,這部分人本身語文基礎就非常薄弱,再加上高職院校的語文又比初中的難度要大得多,這些學生基本上無法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識,這就導致了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從而放棄了對語文的學習。另外,不管是高中畢業生還是中等技校畢業生,他們對語文這一科目的認識都存在誤區。在他們看來,高職院校是學習技術的地方,不需要再學習語文。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高職學生對語文科目的不正確態度導致其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
(三)高職院校語文教師隊伍的質量良莠不齊
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一般都是來源于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來源單一。再加上參加工作以后,教師根本無暇或沒有機會提高自身的素質,導致了高職院校語文教師素質低下,教學水平低,無法滿足需要。
(四)現有教材沒有體現高職特色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材普遍采用與普通高等教育一樣的教材,這些教材理論偏深,實踐性內容偏少,沒有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另外,教材內容陳舊,缺乏有關各行業新理論、新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四、提高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
高職教育的各相關部門應轉變“語文對學生就業沒有幫助”的觀念。充分認識到語文對提高學生職業素質,進而提高就業率的重要作用。并在具體操作中進行貫徹落實。比如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并提供財政支持,提高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質量。教育主管部門設置專門的機構來開展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研究與探討,以提高高職院校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高職院校對學校的語文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并在物質方面和政策方面提供足夠的支持。
(二)引導高職院校學生走出認識誤區
“語文對就業沒有任何幫助”,這是普遍存在于高職院校學生當中的錯誤觀念,這一錯誤觀念使得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沒有任何動力去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及高職院校應加強宣傳力度,糾正學生們的這種錯誤觀念,使其明白學好語文對其在就業、勝任本職工作及在事業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對高職院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學方式
摒棄教師“一言堂”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用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低年級可以較多的采用講授法。但要注意把控講授的時間,確保講授時間不超過上課時間的三分之一,把其余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來進行師生互動,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中高年級較多采用情景教學法、實驗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勇敢提出不同見解。
(四)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為主要目標,改革現有教材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一是要選取那些貼近社會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資料,讓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念。二是要注重教學實用性。切實把教學重點放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上來。
(五)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首先,拓展師資來源渠道。其次,要鼓勵并提供機會給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及研討,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靜.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措施和反思[J].文教資料,2010,(27).
[2]徐學軍.關于高職院校教材建設的思考[J].黑河學刊,2009,(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