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萍+張淑娟
通過以量為主、以質為輔的研究方法,分析探討如何將PBL的教育模式應用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便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PBL的教育模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同,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小組內的學生溝通開發實施項目,在這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大局意識。通過將PBL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軟件工程課程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以完成項目任務為驅動力的前提下,培養出團隊協作精神,并最終完成學習任務。
高職教育PBL模式軟件工程項目任務驅動一、引言
這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科學技術的進步,高職教育逐漸成為提高國民素質和加快經濟發揮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受追捧度也越來越高。但是,結合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情況來看,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現實問題亟需解決。特別是高職教育中的計算機專業,由于師資力量有限、人才資源短缺的問題十分突出。以我國的廣西省為例,就業問題以及招工難問題同時并存,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另一方面來講,高職教育培育出來的人才卻又找不到工作,就業率長期較低。而造成這種現場出現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高職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的能力與企業實際需要不符,人才資源短缺的原因不是人員的不足,而是有能力的人才的短缺。據調查,部分用人單位在招錄計算機專業的員工上崗后,這些剛剛畢業出來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其知識面與實踐所需相比是極為狹窄的,在遇到新問題、新情況時,往往束手無策。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并沒有結合實踐所需,及時改變和調整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而是繼續套用先前的普通高等學校所用的“三段式”的教學結構,即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模式,這樣的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但是這種模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動手實踐能力不強,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符。
二、PBL介紹
Project-Based Learning縮寫為“PBL”,它是一種基于項目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強調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中的活動為中心,以工場為中心,融合各學科知識,教學中激勵學生們以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模式。
1.PBL的特點
在丹麥,PBL模式已被教育部列為大學和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瑞典,PLB模式被用來解決不同背景、不同專業學生共同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一項教學手段。在挪威,PBL模式被用于社會科學、醫學及許多“交互式”課程的教學,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經驗。它蘊含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學習和教育理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策略。通過設計相應的教學流程,更好地適應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
2.PBL模式的教學過程
對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PBL模式展開教學的過程進行研究,力圖為PBL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運用提供一個詳細的、便于操作的流程,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最終走向成功。
本文探討的課題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在分析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以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為切入點,探討適應學生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課題研究突出兩個方面:
一是側重從理論上對PBL模式發展演變的歷史脈絡加以梳理,并由此對與其基本操作流程加以分析、改進,提出適合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流程。二是結合計算機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將教學一線的實際成果加以總結歸納并進行改進,使之具有實際推廣價值。
三、基于PBL在軟件工程課程的應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量的研究方法,輔以質的研究進行驗證。PBL模式強調動手實踐,能夠解決知識與技能分割、知識和技能常常難以遷移到實際工作中去等問題;PBL模式通過項目的實施能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文字表達、創新、溝通交流;PBL模式采用小組協作方式能夠解決在傳統教育中忽視團隊精神培養、情感教育的問題。
1.軟件工程
何謂軟件工程,舉例來說就好比蓋座大樓一樣,僅僅砌磚和壘墻是不足夠的。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并不僅僅是編寫代碼那么簡單。軟件工程是將與軟件開發相關的所用活動綜合在一起,并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的一門獨立的學科。特別是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而言,系統的對軟件工程學科的學習對于提高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通常高職院校都會將這一學科放置最后一個學期予以學習,以進一步完善整個軟件開發。
2.教師的要求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始終相信學生都很聰明,他們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渴望在學習以及將來的應用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除了是一名引路者之外,更應是一名有著獨立思想的好的思考者和學習者。同樣,學生也不能僅僅被動的接受知識,更應在所學所用上有所創新,寓學于樂、教學互長。通常我們在分析如何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過程中,往往都是從學生自身以及教材內容和課程的設置上找原因,而往往忽視了對老師自身的素質的提高。如我們在分析翹課率時,就應分析到底是課程內容設置太過鼓噪、學生偷懶還是教師在傳授課業過程中沒有吸引人的表現呢?學生翹課并不一定是因為偷懶或者是別的不好的原因,實踐中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沒必要去課堂上大家一起上課,他們更多地渴望將自己的所學盡快用于一方,服務于一方。此時,教師能主觀地認為他們是一名壞學生嗎?當然,也有部分學生雖然態度上比較散漫,但是這也并不代表他們不渴望學習、不渴望知識。作為一名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引導的職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讓他們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PBL教育模式對教師的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帶領每個小組分隊最大程度地完成項目任務,對于這種教育模式下的教師,如何將知識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出來,進而再讓學生能夠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要求教師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當場予以解決,還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及時解決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應用PBL模式于軟件工程課程
通常大學生對于軟件工程這一學科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他們往往認為在學期末開設這樣的課程是枯燥且無意義的,課程內容中的需求分析、概要設計等,對于實踐而言是沒有幫助的,他們認為開發項目的主要內容就是編程,而能寫出代碼最終促成功能實踐才是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