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群霞
高職單片機C語言程序相當于單片機的靈魂。沒有程序的單片機只是一架空殼。只有擁有了程序,單片機才能將控制的無限魅力散發出來。不論是單片機系統開發企業、單片機愛好者,還是單片機教學,單片機程序設計都以C語言作為了主要開發工具。其因有三:(1)C語言作為一種高級的編程語言,更符合設計者的思維習慣。(2)使用C語言編程可以將設計者從單片機復雜的硬件結構中解脫出來。(3)C語言更貼近職業環境。因此,單片機的C語言教學便成了單片機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要想完成程序設計,需要穩固的C語言基礎知識和靈活的邏輯思維。而穩固的C語言基礎知識要依賴英語基礎。靈活的邏輯思維要有數學基礎。英語、數學恰恰是高職學生薄弱的地方。這給單片機的C語言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阻礙。那么,怎樣在薄弱英語和數學基礎上,提高單片C語言教學效果便值得研究和探討一番了。
一、學——軟、硬穿插
傳統的單片機C語言教學中,往往是先脫離單片機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的語法知識較多,理解和記憶都不太容易,即使記住了語法知識也不能很好地利用C語言進行單片機小型系統的開發。因此,我們以具體項目為基礎將C語言知識穿插在整個單片機硬件教學中。比如,講解完最小系統后,給學生一個項目《點亮LED燈》。之所以選擇這個項目是因為它簡單,上手快。它能讓學生帶著輕松的心情走入單片機應用之門。利用此次設計主要是給學生灌輸C語言的基本結構,從而讓學生體會單片機的控制意義。之后可以在跑馬燈中穿插for語句知識;在按鍵設計可以講if、switch語句;在數碼管顯示中學會一維數組等。在軟硬件穿插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選擇什么項目,項目中應準備哪些C語言知識,教師應仔細考量。項目中包含的C語言知識不用面面俱到,應以實用、夠用為度。
二、先讀后改——被動變主動
在學之后,學生有了單片機的應用經歷,也累積了的一些C語言知識。但是由于英語知識薄弱,C語言關鍵字、格式記不住。程序設計的邏輯思維累積不夠。學生獨立設計程序還沒辦法實施。總是以老師講,學生做的模式上課,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怎么將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
繼學之后,采用先讀后改的教學方式。讀——讀程序。發布設計項目后,由學生上網搜集參考程序,然后讀懂參考程序。以這樣的方式來完成項目,一來可以鍛煉學生信息收集,和信息篩選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希望學生能有擁有的一種能力。二來在讀程序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在學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C語言知識的模糊記憶。三來在讀的過程可以學習一些新穎設計思路。這些設計思路不再拘泥于任課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程序設計的創新思維。
讀懂程序之后就可以進行程序改造了。網上搜集的程序往往不完全符合自己的設計要求。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讀懂程序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改造,變成自己的成果。
能進行程序二次改造也是一種程序設計技能。大多數學生今后從事單片機程序設計崗位,完成設計工作的方式也是搜集項目相關的程序,進行二次改造。因此,單片機C語言教學中,通過改造程序來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單片機產品設計的職業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