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且比較抽象,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是枯燥乏味的,課堂缺乏生氣,課堂效率不高,新課改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得不到真正貫徹與落實。要貫徹新課改精神,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在日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激發;創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04-01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營造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發展學生的情境思維,從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
教師要運用恰當的素材,與學生的認識、動機、興趣和信念聯系起來,創設問題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主動思考和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對激發智力因素,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有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思考和大膽實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厭學”到“樂學”。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導入導得好就像給學生下了一劑興奮藥,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反之就如給學生下了一劑安眠藥,使學生進入“準睡眠”狀態。因此,思想政治教師要密切聯系實際,巧妙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變為主動求索,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愿學心”,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情境導入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關于“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時,我這樣導入:假如下個月《同一首歌》欄目組來我市演出,大家都很喜歡看這個節目,那你會買什么前去助興呢?同學們紛紛回答“熒光棒”、“鮮花”、“小彩旗”等。現在能在當地市場上買到這些商品嗎?不能怎么辦?學生又紛紛回答:“可以讓商家提前訂購,生產者根據需要馬上生產。”“可以用類似商品替代,能達到目的有啥用啥。”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參與,激情高漲,此時我又設問:假如將來你成了一個企業經營者,你會怎么辦?這里面蘊涵著什么經濟學道理?這樣的導入,符合學生的實際,會使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科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它有它的實用美,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探求本課要學的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創設圖像情境與視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抽象、枯燥、嚴肅、單調,如果對學生“滿堂灌”,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而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化靜為動的特點創設圖像情境和意境,則可增強課堂感情色彩,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教學《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這一框題時,針對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可以通過展示視頻或圖片,讓學生辨別,從而自覺選擇健康的,抵制落后的和腐朽的。教師在設計圖片時,可充分利用“電腦算命”、“婚事大操大辦”、“‘五個一工程優秀精神文化作品”等圖片或視頻,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創設情境,學以致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要求教師引領學生接近和進入“樂學”境界,有意識地激發學生“我喜歡學”的欲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課型,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如探索的情境、競爭的情境、民主的情境、激勵的情境等。通過情境創設,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行為,感受成功的歡樂,達到在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尋求快樂的目的。在思想政治生活模塊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把當前發生的國內、國際的重大時政同課本知識結合起來,創設情境,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比如我提問:“全國人大聽取審議國務院、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報告,說明全國人大的職權是什么?”“修改憲法在大會閉會期間進行可不可以?為什么?”“為什么兩會備受國內外矚目?”帶著這些問題,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學科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談政治不只是黨政領導的事,從而激發學生的民主參與意識和愛國熱情,調動他們熟悉教材理論的迫切性,并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另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使學生自主關心國家大事,增強高中生的使命感和學習的內在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絕不要把你們的學習看成是任務而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機會。為了你自己的歡樂和今后你們工作所屬社會的利益去學習。”
四、注重情境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體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還學生課堂主人的身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發展學生思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主題討論法。即教師事先確定一個與教學重點相關的主題,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要求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能恰當、巧妙地創設情境,注重情境的現實性、趣味性、與課本知識的一致性,易于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變外部說教為內在需求,化枯燥為生動,變沉悶為輕松,化抽象為具體,變平淡為神奇,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從而使思想政治課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吳慕菊.新課程改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第一版.
[2] 王義堂.田保軍,王碩王.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7.
[3] 唐穎.走進科學課程 開展科學探究.教之初網.2005.11.
[4] 程云飛.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模式,方法與實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模式.教之初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