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平
摘 要: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是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與實際的廣闊天地、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必須有充足書源。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積極地投入其中、持之以恒地樂于閱讀。要傳授給學生實用的讀書方法。本文闡述了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農村;初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50-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第四學段(7~9年級)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是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于實際的廣闊天地、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而現在學生可支配的業余時間很少,用在課外閱讀上的時間更少,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學生的課外閱讀可以說是聊甚于無。
一、要讓學生“有書讀”不要讓學生“無書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農村學校沒有圖書室,有圖書室的也形同虛設,藏書少,沒有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家長對課外閱讀認識錯誤,加之一些農村偏遠地區沒有書店,這樣的家庭環境、地理條件不允許學生自購課外書籍。農村地區經濟滯后,政府部門缺少對公益閱讀的投入完全不在意也沒有考慮學生的課外閱讀。以上原因導致農村學生無“書”可讀。因此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必須有充足書源。
1、創造閱讀大環境。政府部門可在已有的村委會一級建立文化中心上,特設學生閱讀區,添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并在周末等特定時間內為學生開放,方便學生閱讀。同時積極爭取教育主管部門支持,每年為學校配備一定數量圖書。
2、尋求家長支持。和家長溝通改變其觀念,讓他們樂意幫孩子購買課外讀物,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3、學生間資源共享。一個學生的課外書是少量的,一個班的學生的課外書就多了。開展“捐一本、讀百本”活動,把班級內每個同學的課外書收集起來,班級統一管理,建立班級圖書角,還可以與其他班級交換,互利互惠。這樣一個學生除了看自己的課外書之外,還可以看到更多的書籍。
二、要讓學生“樂讀”不要讓學生“厭讀”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閱讀也是如此,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閱讀的內部動力產生、閱讀的欲望增強,才能積極地投入其中、持之以恒地樂于閱讀。
1、榜樣閱讀,激發興趣
在平時教學中給學生講解名人樂于讀書的事例,如宋太宗的“開卷有益” 、司馬光的“圓木警枕”、孫中山的“一天不讀書就不能生存”……滲透“樂讀不疲”的精神。同時由于學生模仿性強,老師愛什么,學生也會愛什么,所以我在班級圖書角設立了一個教師書架,把我平時看的書擺在那里做個“樣子”讓學生看,并且在早晚自習中我率先閱讀,學生受到榜樣閱讀的示范,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閱讀中來。教師榜樣閱讀,家長也可以榜樣閱讀、親子閱讀,學生在做完家庭作業后,家長與學生一起閱讀同一本書,交流讀書體會,達到親子互動、激發興趣的目的。
2、交流閱讀成果,激發興趣
課外閱讀不僅僅是課外、校外去讀,在校內組織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表現自己,能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每天下午上課前15分鐘的小組讀書會、每月一節課時間的班級讀書會交流各自課外閱讀所得,可以是詩歌朗誦、表演課本劇、發表讀后感言、講文中印象最深的故事等。辦讀書小報,把讀書的收獲、感悟用手抄報展示出來。
3、評選獎勵,激發興趣
評選獎勵,一是班內評,讀書小報、 讀書想象畫、 讀書記錄卡每月選出優秀作品分別頒發不同等次的證書和獎品,每期末再根據學生一學期讀書情況綜合考察評出“讀書之星”頒發證書和獎勵課外書籍。二是校內評,學校在期末對每個班級學生課外閱讀表現綜合考察評出“書香班級”。
三、要讓學生“會讀”不要讓學生“亂讀”
學生樂意讀書了,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還要會讀,這就要傳授給學生實用的讀書方法。
1、有計劃地推薦書目,讓學生知道讀什么
葉圣陶先生認為:“課外閱讀的鼓勵和指導必須配合教程隨時進行。”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適時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目給學生指明方向。
2、讀法指導,讓學生知道怎樣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一些讀書方法,如泛讀、精讀、瀏覽等。同時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讀一本書就填寫一張讀書記錄卡,內容包括:書名、作者、閱讀時間、主要內容、字詞摘抄或點評、摘錄重要句段,寫出自己的體會感受、畫讀書想象畫。
3、培養習慣,讓學生持之以恒的讀
學生“會讀”不僅是要學會閱讀的方法,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當中去,持之以恒的去閱讀、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閱讀的習慣有:制定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的計劃、讀中思考、讀中質疑的習慣、讀以致用、讀寫結合的習慣、交流展示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邱鳳蓮著《大聲讀給孩子聽》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